大陸面板生產線建設加速

在種種作用力下,大陸大尺寸面板生產線的建設上馬速度和力度均得到增加。其中龍頭老大京東方的動作較大。位于北京亦莊的8.5代廠本月28日將試產,今年三季度正式量產。
京東方總裁陳炎順表示,這將是中國大陸第一條自主設計、自主建設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預期一期產能約3萬片玻璃基板/月,設計產能為9萬片/月,滿產可達到12萬片/月,將主要生產26英寸至55英寸的液晶電視顯示模組。除了傳統的大尺寸生產線,京東方在成都,北京,合肥均布局了不同尺寸,應對不同產品范疇的面板生產線。囊括了從1.8英寸到55英寸,從智能手機到平板電腦再到彩電的全系列面板供應。
而另一家面板企業(yè)深圳天馬則選擇了緊緊追趕小尺寸面板風潮,定位于小尺寸面板生產,于今年2月買下日本中小尺寸面板控股權,7月份有望完成交易。有專家認為,在韓國和臺灣面板企業(yè)留下的大尺寸面板市場空間中,深圳天馬的選擇可謂獨辟蹊徑,以一定程度的冒險精神追隨面板業(yè)的風向,而不是人云亦云地求“大”。深圳天馬的做法,或許是著眼長遠的明智之舉,但在短期內,可能會面臨選擇強手競爭的尷尬。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大陸面板企業(yè)是選擇大尺寸還是小尺寸其實并不重要,關鍵是利用韓臺轉型以及日本產業(yè)布局轉移的契機,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
畢竟,調整只是一時,想要將利用這些間隙獲得的發(fā)展鞏固下來,就必須練好“內功”。加上未來的全球面板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目前即使能夠搶占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在未來如何確保將吃下去的東西予以消化,而不是再吐出來,才是大陸面板企業(yè)應該重視的問題。
中國大陸在未來5年之內將是面板企業(yè)競爭的重點,誰能夠在中國大陸立住腳,誰就將是未來面板業(yè)的主導者,這是業(yè)內的共識。三星、LG都想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六七百億元的資金卻是瓶頸。除了蘇州和廣州的生產線外,其余項目上馬的日期還無法確定。
韓企資金問題的背后,凸顯的是面板生產線的成本問題。何況,生產線并非自動運作,一條生產線核心工程師最少需要400人。也就是說,投資生產線也就需要同時擁有與之相適應的人才,而這些人力成本更是需要計算在生產線成本之內。韓企之所以放慢腳步,緩行戰(zhàn)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受制于此的原因。
而大陸面板業(yè)老大京東方,擴張生產線的同時,不例外地也遇到了資金問題。早在2009年8代線計劃伊始時,即計劃投資280億元,通過融資可獲得170億元,余下110億元的資金缺口通過融資解決。但對于融資的可能性,當時的業(yè)內和媒體普遍抱有懷疑態(tài)度。時至今日,京東方最終通過各種手段解決了資金問題,但全線出擊和高昂投資也帶來了負面效應,折舊壓力和由此可能導致的虧損乃至財務危機成為高歌猛進下的陰影。據測算,亦莊8.5代線投產后每年折舊會達到50億元。
中國大陸企業(yè)擴大產能和投資新的生產線使得本就競爭激烈的市場愈加白熱化,供給增加促使大尺寸面板市場獲利更加困難。但也有利好,3D電視不可逆轉的趨勢以及最近興起的智能電視風潮,使得中國市場的面板需求量仍有極大的空間。
臺企布局大陸或可尋求共贏市場的變局和機遇下,面臨日韓面板企業(yè)壓力的臺企,紛紛選擇奔赴大陸投資生產線,意圖聯合大陸面板企業(yè)共同開發(fā),共同應對國外壓力。
業(yè)界普遍認為,大陸面板企業(yè)與日韓存在競爭關系,而與臺企則是優(yōu)勢互補的合作關系。臺企在技術和資金以及包銷上與大陸企業(yè)合作,能夠提高市場占有率。內地企業(yè)也能得到技術提升,以及資金支持。
當然,問題依然存在。最關鍵的即是臺灣一貫以來對大陸的技術封鎖。即便2010年初,臺灣經濟部門允許臺企赴大陸建生產線,但對技術轉讓條件仍然做了限制,必須保持與臺灣本地一定的技術差距。
即便如此,臺企投資大陸,依然為大陸的面板企業(yè)帶來了不少益處。最明顯的就是與大陸企業(yè)的合作加強。臺灣面板業(yè)老大友達光電于2010年在蘇州設廠,并與海爾以及TCL在山東及廣東合作建廠。隨后,友達光電依然動作不斷,合肥32英寸以上液晶面板預計2013年的產值可達190億元。
而臺灣新近整合形成的“新奇美”,在成立伊始即確立了在大陸建廠的方針。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同樣表示了今后在大陸設廠的意愿。
面對臺企紛紛來到大陸,大陸業(yè)內人士稱,應當保持“審慎的歡迎”態(tài)度。
畢竟,雙方還存在一定競爭關系,尤其是面對日韓壓力的臺企會不會借著目前的合作作為日后跳脫獨大的基石,值得警惕。但更多人則認同這一方式,認為大陸企業(yè)急需的資金和技術能夠得到解決,再加上臺企畢竟是中國企業(yè),從長遠來看,誰得到發(fā)展都是對中國面板行業(yè)有好處的,互利共贏應該是共同秉持的方針。
2010年6月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更是對兩岸液晶面板產業(yè)鏈的合作,在政策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雖然協議中的降稅或者免稅協定并未涉及液晶面板,但對兩岸合作的信心是一個重大利好,在投資和消費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