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改變現有教育體制和理念,不解決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問題,也許我們會一直處在茫然的期待中。
這是一個科技的時代,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隨著蘋果系列產品風靡世界,各地的俊男靚女和宅男宅女們都為擁有一部自己的iPhone或者iPad而費盡心機。蘋果公司無疑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高科技的象征,蘋果產品成為科技與創意完美結合的典范。
然而蘋果再好,也是別人的,當我們在排隊搶購最新產品的時候,當我們在享受科技與創意完美結合所帶來的高峰體驗的時候,應否反思,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擁有5000年驕傲文明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大國的中國,為什么就“種”不出屬于自己的“蘋果”呢?
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中小學是一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雖然好多年前就一直叫著要改革,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然而現實是21世紀已經過去10年了,考試還是大多數學生的惡夢。沒有想象力,沒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思維,不允許有自己的思考,不允許懷疑標準答案,學校對學生的唯一要求就是考出高分,家長對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考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調皮、天真和奇思妙想都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再看我們的大學早已不像大學,而像商業機構和官僚機構,教授都去走穴掙錢了,哪里還有時間做學問?大學里學問不是最重要的,權力才是,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到處都是,教授像老板,校長像官僚,哪來的發明?哪來的創造?哪來貨真價實的論文?沒有這些,科技和創新又從何談起呢?歐美日本,發明創造幾乎都是大學里搞出來的,并且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帶動科技和經濟的飛躍發展。
大學生畢業后拼了命也要進國企和事業單位,公務員考試越來越難,錄取率越來越低,但再大的困難也不能阻止公務員報考的火熱。為什么要進這些單位呢?因為在中國,壟斷的利益占據了一切,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是特權部門,進入這些單位,意味著一切有了保障。但是這些單位根本沒有創造有效的社會價值,僵化的體制注定與創新無緣,大批優秀的學生進入這樣的部門,創新,又留給誰去做呢?
反思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好像根本就是個笑話,抄襲成風,山寨遍地,假冒產品一茬接著一茬,猶如滔滔江水,綿延不斷。在家具、服裝等行業,一有新的產品銷售得好,馬上會有無窮無盡的跟風版本出現,直到把這個創意做爛。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很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早已成為一紙空文。而日本1957年推出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就很好地保護了日本所有的發明,索尼、豐田、松下這樣的巨頭公司的出現跟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才能有真正的創意,才能產生真正的大品牌,山寨雖然取得一時的成就,但是永遠不可能產生偉大的產品,我們可以山寨別人的產品,但山寨不了別人的創意,更山寨不了別人的智慧。
反思我們的企業。這些年國進民退越來越厲害,民營企業生存環境變得非常惡劣,尤其是中小企業,近來東莞和溫州的中小企業陷入困境,紛紛倒閉,暫時沒有倒閉的也步履維艱。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營企業根本沒有精力和金錢去搞研發,搞創新,只能在加工和代工的末端掙一點辛苦錢。而國企大型企業由于壟斷的關系,根本不愁生存,靠著國家補貼和壟斷就能帶來滾滾紅利,又何必花錢去搞吃力不討好的研發呢?最典型的就是汽車行業,自上世紀國際大品牌進入中國建立合資公司以來,以市場換技術的計劃在20年之后仍然沒有完成,而韓國的汽車行業也是從合資品牌開始起步的,但是他們10年之后就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把合資品牌趕出國門,這難道不值得我們的老總們深思嗎?想搞創新的企業沒有實力搞,有實力的不愿意搞,這樣的事實讓創新與中國企業無緣。
什么時候中國才能有自己的“蘋果”呢?人們普遍認為,如果不改變現有教育體制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也許我們會一直處在茫然的期待中。
中國為什么沒有自己的“蘋果”
2011-09-05 16:10 中國質量萬里行 夏高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三公曝光就是為了讓百姓“挑刺兒”
- 2“超收”的南京機場高速公路
- 3一位老醋公心目中的山西陳醋
- 4調查山西老陳醋 還原勾兌門真相
- 5房地產“聯姻”互聯網 網上售房幾分靠譜
- 6一枚馬掌釘的啟示
- 7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自我救贖
- 8“化妝水果”會傷人 消費者購買需謹慎
- 9外資打壓整車壓榨 自主零部件舉步維艱
- 10高端工業鋁材需要另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