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侵冒了我的著作署名權?
2009-12-01 05:56 《中國質量萬里行》 宿希強
不料“書是人非”
焦灼的等待中又過了一月,到了7月間,汪龍光突然接到朋友電話,說在北京市場上見到了“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像奧巴馬那樣演講》一書,從內容上看極像是他寫的《像奧巴馬一樣演講》,但作者署名卻不是“汪龍光 編著”,而是“鄭啟明 編著”。
汪龍光大吃一驚。他迅速從網上瀏覽了一下,及至看到《像奧巴馬那樣演講》的前言和目錄,他已經能夠完全確定:這就是自己寫的《像奧巴馬一樣演講》,只不過在書名上改動了一個字。
難道是盜版?汪龍光有些懷疑。此前他已有兩本書被盜版的經歷。但盜版通常不會更改作者名字啊?并且像他這樣不太知名的作者一般在正版賣得好時才會出現盜版——而金日信達方面并沒有知會他書已出版,他一直也沒有收到樣書。朋友也說,從印刷和裝幀上看不像盜版。
汪龍光心急火燎地第一時間致電金日信達。可金日信達編輯李壬杰給出的回復是:“不清楚”。
汪龍光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合同中規定得好好的,怎么會“書是人非”?汪龍光對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說,在得到李壬杰“不清楚”的答復后,他更著急了,就《像奧巴馬那樣演講》一書署名問題,忙給伏建全打電話。
伏建全在電話里答復說,這本書的具體情況他也不是很清楚,“是不是鄭一群他們搞錯了?以為這本書沒有署名權……”并表示馬上調查核實一下相關情況。很快汪龍光接到了伏的道歉電話,伏承認是“搞錯了”,并解釋說,“對不起,可能是鄭一群在交接工作的時候沒交代清楚。”
汪龍光還向記者出示了他在2009年3月與金日信達簽署的《圖書出版合同》和《圖書出版授權書》。雙方在《圖書出版合同》中約定“作品名稱:《像奧巴馬一樣演講》”和“作品署名:汪龍光 編著”,該合同第八條為:“乙方尊重甲方確定的作品名稱。乙方如需更動上述作品的名稱,對作品進行修改、刪節、增加圖表及前言、后記,應征得甲方同意。作品署名權經雙方協商后確定。”因此,金日信達單方面更換署名,有違反合同之嫌。而《圖書出版授權書》中,汪龍光也并未將“署名權”授予對方,其原文如下:
甲方:汪龍光
乙方:北京金日信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甲乙雙方就著作出版授權事宜達成如下協議:
1. 經甲方同意將其所編著圖書《像奧巴馬一樣演講》一書的出版權授予北京近日信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代理出版。
2. 在此期間甲方不得再將其著作出版權交給其他出版機構及個人,如有違反,乙方將通過法律途徑協商解決。
3. 甲方保證所編著圖書的版權問題,如出現版權糾紛,甲方負全部責任,乙方與出版社不負連帶責任。
4. 甲方的稿酬由乙方支付。
5. 乙方應在2009年6月之前出版《像奧巴馬一樣演講》書稿,如有違反,甲方有權終止合同。
10月15日,當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致電鄭一群,鄭在電話中矢口否認署名權搞錯是他的責任。汪龍光也不認可“搞錯了”的說法:“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合同里注明的作品署名這么大的事情如果是失誤的話,未免也太牽強了。”
汪龍光說,當時伏建全在電話里表示可以讓作者(鄭啟明)給予他一些經濟補償——如果真是搞錯了,只能是金日信達或者中國經濟出版社給予賠償,怎么能會是鄭啟明?
對于伏建全以經濟補償解決問題的提議,汪龍光一口回絕:“這不是錢的問題”。
伏建全說,“那沒辦法了,著作權肯定是你的,要不讓出版社給你出一個證明(指證明著作權是汪龍光)吧。”
汪龍光答:“一紙證明有什么用?”
冒名為評“職稱”?
7月14日,正是雙方多次協商未果的僵持階段,汪龍光再次致電金日信達,堅持要回自己的署名權。李壬杰提議:“汪老師,賠你一本書吧?”
汪龍光問:“怎么賠?”
“你要什么書都可以,文藝類、哲學類、心理學類的都行。”
“這種書稿會不會侵權?”
“我們可以簽合同購買作者的署名權。”
汪龍光說,因為不想和金日信達把關系鬧僵,他沒有立即回絕這個提議。不過,僅僅一天之后,汪龍光意識到,賠不賠書是后話,“對我的《像奧巴馬一樣演講》這本書必須先有個說法。”想到這一點,汪龍光便以郵件的方式表示不接受“賠一本書”的解決辦法。在郵件中,汪龍光寫道:
伏總,李老師……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我答應接受李老師建議即在另外的著作上署名的意見,決定放棄。……我慎重考慮再三,覺得確實不妥。我從文學創作到著述心理學專著,都是老實寫作的,我不能因為此事而毀壞自己的聲譽。我相信你們會在著作權上做好相關工作,但不能完全相信,原作者沒有侵犯他人的著作權,所以,放棄這個想法,請你們不要再為此做有關工作。
我的書籍《像奧巴馬一樣演講》是我的心血,被他人署名,造成對我的傷害。與伏總通話和李老師洽談,你們都有為此感到慚愧的意思,也想積極解決。但是,目前的辦法是不行的。我的總體原則是,主張自己的著作權。也愿意在貴公司和出版社最小損失的范圍內妥善解決此事。……貴公司如有誠意,應該是有能力做的。例如,已經發行的無法回收,但是庫存的書籍是可以采取措施的。
在近日,請你們告訴中國經濟出版社一聲,《像奧巴馬那樣演講》著作權人署名錯誤,正確的署名是汪龍光,免得再版時節外生枝,那樣就無法協商解決了。我也會直接與出版社聯系的。同時,也應該告知被署名的鄭啟明,他是非法的署名。
汪龍光對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說,郵件發出之后,對方一直未對他的要求給予正面答復。后來,伏建全還在電話里再三勸他:“這本書對你也沒什么用,你又不定職稱……這本書也就是定職稱有用!你若要定職稱,也可以給你恢復署名權的……”
“這番話提醒了我。”汪龍光對記者說出了他的懷疑:莫非“鄭啟明”冒名就是為了定職稱?
汪龍光還告訴記者一個細節:“3月18日,李壬杰曾向我要奧巴馬演講的英文原稿,說是出版社的要求……我擔心為此影響出版進程,就請英文水平較好的人幫忙在美國的網站下載并校核,于3月19日完稿后補寄給李壬杰。”
“實際上,書中沒必要出現演講稿的中英文對照。”汪龍光推測,“出版社之所以要求附上2萬字的英文原稿,極有可能是署名人為了晉高級職稱獲得職稱外語免試資格。因為有些單位規定,在國家級出版社發表過英文作品的可以免試外語。”
事情似乎有了些眉目。汪龍光琢磨,如果金日信達是為了書好賣,不可能侵犯他的署名權——之前他的三部書均在北京圖書大廈榜上有名,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鄭啟明為了評“職稱”找到金日信達。
從流程上看,像汪龍光這樣從文化公司出書,光是選題論證就有兩次,一是文化公司,二是出版社。
另外,書要下廠,需出版社的責任編輯、編輯室主任、總編一一審閱、簽名,更關鍵的是還要作者本人簽名授權……這么多的關口,這個“鄭啟明”是何方高人,竟能輕松而過?這背后有著怎樣的隱情?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2人評論,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