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完整的國家產業鏈當中,旅游產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在享受到一定的物質生活之后,已經愈發的向精神層面上靠攏,經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它已經和石油業、汽車業并列為世界三大產業。一般情況下,旅游業一般分為國際旅游和普通的國內游。國內旅游業是為國內旅游者提供一些國內游的一些相關的旅游服務與建議,它關系到國內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應設施和其它各種事物,從時間軸上的發展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游行業得到迅猛的蓬勃發展階段,然而,將旅游行業的發展寬度和深度與國內人民的經濟收入相比較,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將進一步上升,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相關部門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自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
2016年全年,全域旅游推動旅游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大眾旅游時代的市場基礎更加厚實,產業投資和創新更加活躍,經濟社會效應更加明顯,旅游業成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國內旅游44.4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0%;入出境旅游2.6億人次,增長3.9%;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4.69萬億元,增長13.6%。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國旅游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旅游業在創新發展中繼續領跑經濟增長。
我國旅游已經發展到大眾化旅游中高級階段,向日常休閑回歸,差異化游憩環境逐漸成為休閑的手段。休閑需求進入越來越多百姓的日常生活,國內旅游需求旺盛。預計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48.80億人次,同比增長10.0%。
預計2017年國內、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場旅游人數超過50億人次、旅游消費超過6萬億元。中國旅游研究院認為,2017年旅游消費熱點和結構將呈現新的趨勢,旅游客源和目的地市場雙雙向中西部地區快速延伸,出境旅游消費穩步增長、新老目的地市場備戰積極,旅游消費范圍不斷拓展、體驗性旅游消費支出比例增大,度假旅游常態化、郵輪等度假旅游產品仍是市場熱點。
冰雪旅游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契機
2016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直接參加冰雪運動的人數將超過5000萬,并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萬億元。如此龐大的數字和市場振奮人心,如此巨量的市場令所有看到機遇的人興奮不已。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ISPO BEIJING 2016同期亞太雪地產業論壇上發布的《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統計,“2014-2015 雪季,國內滑雪人次為 1250 萬(室內滑雪館人次數據按2014年全年數據計入),相比2013-2014雪季增長21.36%,相比 2009-2010 雪季增長 98.41%”。
在硬件設施方面,“2015 年國內滑雪場數量同比增幅較大,比2014年增長 23.48%。國內投入運營的滑雪場總數為 568 家,其中包括 9 家室內滑雪館(不含各類戶外及室內的戲雪娛雪樂園),相比 2014 年新增 108 家滑雪場”。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以辦好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大力推進冰雪旅游發展”,并就區域規劃、基地建設、場館開放、專項推廣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部署。所有的資訊匯成一句話:冰雪旅游依然來到了個新的起點。
北京舉辦冬奧會將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這一數據背后對產業的帶動將是涉及冰雪旅游領域的各個行業所樂見的。中國國際旅游投資協會輪值會長劉峰分析,現在全球大概有4億多人次參與了冰雪旅游,國內的滑雪人次目前還只是1000萬出頭,只占到世界的3%。預計未來到2025年達到2500萬滑雪人次,可能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的體驗,甚至將冰雪產業的規模做到1萬億。
全國滑雪場分布(2012-2016,按區域)
冰雪+特色文化。近年來不少地方開始著力打造“冰雪旅游”,并著力打造了一批民俗與冰雪相結合、休閑與玩雪相結合、邊境風情與冰雪探奇相結合、冰雪與溫泉相結合,以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節慶和林海雪原相結合的特色旅游產品,構成別具風情的冬季旅游的最大吸引物。
2017年1月4日至6日,第33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暨第二屆中國(國際)冰雪旅游峰會在哈爾濱舉辦。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杜江、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等出席會議并致辭。在大會上,TalkingData移動數據研究中心和中國冰雪旅游推廣聯盟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冰雪旅游游客大數據報告》精準描繪了全國冰雪游客的人群特征和消費行為。在今年1月-2月的冰雪旅游人群中,男性占比超過55%,26-35歲的人群占比為54.66%,25歲以下人群占比為21.18%,合計超過75%,70后人群也高達18%以上,而60后及更高年齡人群不到6%。報告顯示:從人群特征來看,中國冰雪旅游以年輕人群為主,80后、90后以下人群合計占比超75%,他們是典型互聯網族群,具有前衛消費意識、追求品質生活。在客源地方面,北京游客更酷愛冰雪藝術,喜歡去冰雪大世界;而上海游客偏愛滑雪運動,青睞去亞布力滑雪;廣東等南方游客普遍對冰雪具有深厚情結,有著玩冰玩雪的強烈意愿。
而在1月5日,在第33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暨第二屆中國冰雪旅游峰會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中國冰雪旅游競爭力大數據報告》,報告基于互聯網旅游大數據,對我國冰雪旅游發展趨勢、網民消費熱點等問題進行分析,并公布十大冰雪旅游城市級目的地排行榜以及十大冰雪旅游營銷事件排行榜。
報告認為,當前我國冰雪旅游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2022年冬奧會申辦成功,引爆中國“冰雪”經濟發展商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國務院《“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將冰雪旅游作為重點項目,為冰雪旅游發展堅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國冰雪旅游熱潮涌動,成為旅游行業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型驅動力。同時,各地冰雪旅游呈現出品牌差異化、產業融合化、區域協同化、理念創新化等幾大發展特點,整體進入良性發展態勢。
哈爾濱、長春、張家口、沈陽、呼倫貝爾、烏魯木齊、吉林、牡丹江、伊春、北京延慶是目前國內冰雪旅游城市級目的地前十名,其中,張家口在傳播影響力上高居榜首,其冰雪旅游最受矚目。
來自OTA的平臺數據顯示,吉林、黑龍江、遼寧、北京等地滑雪游線路持續火爆,預計在新的冰雪旅游季還將保持持續增長,尤其是崇禮云頂滑雪場作為2022年冬奧會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比賽地,吸引著眾多游客前往提前體驗。
業內人士分析,對于北京及周邊的游客來說,已經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目的地層次,北京-東北-日韓-歐美,為此,一些國內的投資商也開始將目光轉向國際。
東南亞各國的旅游將持續增強。
從去年的旅游數據來看,2016 年上半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5903 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4.3%(去年同期12.1%),并預計2016 年下半年出境旅游將維持4%左右的增速,放緩明顯。而根據國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情況公告》,2016 年上半年全國旅行社共組織出境游2436.5 萬人次,同比增長17.99%,與歷史數據相比也均呈現明顯放緩:2015年上半年增速為29.69%,2015 年全年增速23.13%,過去十年CAGR 21.48%。分目的地來看,泰國、韓國、日本仍為前三大出境目的地,2016 年上半年三大目的地旅行社接待游客占比分別17.3%/12.3%/11.9%(去年同期占比分別為17.4%/11.5%/9.3%),占比均有所提升,說明2016 年短途出境保持了更為強勁的增長。
截至目前,中國與東盟互為最大海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周有2700多個航班往返于中國與東盟國家,2016年人員往來突破3000萬人次。
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官方在旅游合作上互動密切。東南亞國家向來都是中國游客的熱門目的地,對很多國家來說,中國早已是其最主要的客源國之一。2016年,中國是泰國、印尼、越南的最大客源國,是新加坡、柬埔寨、緬甸第二大客源國。其中,2016年泰國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境游熱門目的地,中國游客人次達875萬,占泰國外國游客總量的四分之一。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的中國游客數量也突破了200萬人次,并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
印尼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赴印尼旅游的中國游客超過20萬人次,中國成為印尼最大的游客來源地。為了吸引更多境外尤其是中國游客,印尼旅游部將于今年4月和5月舉行包含體育、美食等多類別的活動,希望在2017年吸引240萬中國游客,超出去年預期人數30萬。
國人對東南亞各國出游熱情的高漲,也帶動了國內旅企“走出去”的步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旅游企業開始在泰國、菲律賓等東盟旅游市場落地布局。
今年,最火的國內旅游目的地仍然還將是三亞,而國外目的地中,泰國、日本、美國還將持續走強,同時,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馬爾代夫等傳統海島目的地對中國游客的吸引力不容小覷。
泰國繼2016年之后,再次蟬聯了攜程熱門旅游目的地榜首,日本位居第二。東南亞地區成為中國游客的首選,在前10名中占據一半。數據顯示,春節赴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的游客量都明顯增長。攜程組織赴越南的游客量增長超過50%。
攜程出境游專家分析,一些原計劃赴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旅游的游客,轉而選擇了日本和東南亞國家。據估算,今年春節長假期間,赴泰國的中國游客預計近28萬人次,平均每天近4萬人次,赴日本的游客量預計超過25萬人次。據一家韓國旅行社透露,與去年春節相比,中國游客減少了兩到三成。業內預測,2017年,赴韓游人次將會縮減。
而根據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大陸游客赴臺量縮減,臺灣南投縣陸客觀光人潮急凍剩3成多,旅游業叫苦連天,為生存已出現同業削價競爭現象,原本約3000元(新臺幣,下同)的住宿房價,直降至1000多元。南投縣各觀光軸線理事長(7月)5日開會,理事長李吉田要求臺當局提出因應陸客縮減的具體對策,不能見死不救,否則年底恐怕會出現倒閉潮。
臺灣旅行公會全聯會公會秘書長朱祺雨表示,觀察今年上半年陸客赴臺大致趨勢,自由行人數比以前略少,團客明顯下降約3成,若看7月初送件情形來看,可能因為進入暑期旅游旺季,團客送件量又稍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