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對于國人來說從來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兒,盡管“雙十一”來了,但對于真正意愿購房的消費者來說,“線上買房”大多時候仍只是停留在看。
一年前,貝殼找房、天貓好房、蘇寧易購加入房產“雙十一”大戰,吸引眾多品牌房企在線賣房,“百億補貼、萬億貨值”,一時間好不熱鬧。據天貓好房公布的信息顯示,去年“雙十一”,有超過100家房企通過開設旗艦店或者單盤亮相的方式登陸天貓好房,總計超80萬套住宅房源參與“雙十一”讓利。重金導流之下,整個活動期間,“天貓好房”累計全網曝光超10億次,線下曝光超12億次,僅中南置地一家房企,“雙十一”期間累計在線成交額就達到117億元。
不過,今年“房產雙十一”顯得有點兒冷清,這或許跟整個地產行業息息相關。
去年以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調控之下,房地產行業經歷了樓市降溫、地市遇冷,部分高負債房企由于資金鏈緊張,陷入債務違約、經營困難、項目停工、裁員降薪等危機。日前,北京、石家莊等城市相繼出臺政策,加強預售資金監管,多地也加大力度治理存量爛尾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2568億元,同比增長8.8%;比2019年1~9月份增長14.9%,兩年平均增長7.2%。其中,住宅投資84906億元,增長10.9%。
中國人民銀行11月10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7.7萬億元,當月增加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另外,從多家銀行了解到,10月份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也大幅增長,11月上旬各行房地產貸款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大,預計11月房地產貸款環比增長態勢仍將延續。
盡管開發投資和個人貸款增長,但對于房地產商關注的成交數據卻依然下滑。
根據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房地產市場持續降溫,重點監測的29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下降3%,同比下降22%,較2019年同期下降12%。而在企業層面,逾8成百強房企單月業績同比降低,其中44家房企同比降幅大于30%,同比環比雙降的百強房企數量達37家。
據悉,今年天貓好房大股東由阿里巴巴變更為易居,推廣力度進一步提升,但玩法大同小異,都是通過發放紅包福利、抽獎、秒殺特價房來拉動成交,而今年新推出的“回血雙十一”清空購物車計劃,實際也是去年抽現金紅包的另一個形式。會決定最終購買意向,即便房產平臺上有不錯的購房優惠力度,也不會因此而“沖動消費”。
據悉,今年“雙十一”,萬科、中海、綠城、華潤置地等企業參與天貓好房活動。不僅如此,房企亦積極探索其他線上賣房新方式,如通過微信小程序、獨立開發APP、直播賣房等,旨在打破銷售困局。
此外,今年貝殼“11.11好房潮購節”覆蓋全國90個城市,從10月29日持續到11月28日。今年以來,貝殼與合作開發商品牌簽訂“貝殼陽光作業服務承諾”,承諾做到不截客、不洗客、廉潔作業、陽光交易、透明宣傳,凈化新房銷售案場服務環境。在售后服務方面,貝殼還聯合部分合作樓盤推出新房無理由退房服務,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財報顯示,三季度,貝殼營業收入達181億元,同比下降11.9%,經調整后凈虧損8.88億元。三季度,貝殼成交額(GTV)達8307億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存量房交易GTV為3782億元,同比下降34.3%,二手房交易GTV同比下降36.8%,但跌幅明顯小于市場水平。
眾所周知,買房與購買普通消費品不一樣,房子是大額商品,不像買衣服、化妝品、日用品那樣,拿出手機打開電商平臺,按鍵下單等著送貨,不滿意還可以“7天無理由退貨”。因為房子價值不菲,所以購房人即便是在房產資訊平臺或者電商平臺上了解到項目信息,依然離不開線下看房的過程。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項重要決策,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認真挑選。
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官網發布了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雙十一”購物注意事項外發布了商品房投訴情況專題報告。其中,商品房投訴情況專題報告指出,房產交易中關聯金融等多個行業,使得商品房交易問題復雜化,經常發生消費糾紛。房屋及建材類投訴在所有投訴中排名高達第6,共計7037件,占總投訴量的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