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己消費”刷新和豐富“新消費哲學”
2023-07-10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二十年前,那時年輕人都喜歡穿皮鞋和西裝,一身行頭讓人艷羨不已,虛榮心得到最大滿足,可自己真舒服么?如今,年輕人都不怎么穿皮鞋了,也不愛西裝,都是休閑服,休閑運動鞋。西裝革履,是為了悅人,休閑舒適,是為了悅己。
商業街人頭攢動。中新社發 黃金昆 攝
當下,越來越多人,愿意為一切能愉悅自我的美好東西買單。于是,“悅己消費”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態度,“悅已經濟”市場也在商機暗涌,推動了很多行業的發展,如護膚美容、鮮花、輕奢、寵物、電子產品、盲盒和自我成長課程等,并帶火了脫口秀、換裝體驗館、整理收納工作室、付費自習室、特色小咖吧、潮玩手辦店、萌寵會館、街舞工作室、“劇本殺”和密室逃脫等新業態。
“Z世代”成為不被定義的他們
“Z世代”,指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對于被定義為Z世代,在“95后”的張欣看來,他們這一代最不希望被定義,也很難被定義。只為悅己而為,在他們的消費觀念里,“中意即王道”“興趣即買點”“觀感即標準”。凡是能夠為生活帶來驚喜和趣味,傳達出自身品位和個性的消費多為他們所愛。而這,恰恰是Z世代被定義為Z世代的理由。目前,接近中國總人口五分之一的Z世代正在逐步走上社會生活的主舞臺,成為下個十年經濟、文化、消費的主導力量。
上個周末,張欣如約和三個小伙伴度過了“程式化”的一天:到萬達看了一場電影,大家AA了必勝客,打了一場對抗游戲,再到酒吧坐一會兒,順便分享一周的收獲和新鮮事。夜色漸沉,時間剛好,張欣和小伙伴默契散場,各自回家。
張欣和小伙伴彼此有著不同的個性和愛好,張欣內向,最喜歡收集各種手辦潮玩,樂此不疲;耿歡人如其名性格歡脫,卻喜歡燒腦的劇本殺;吳悠悠慢性子,是狂熱的漢服愛好者;李萌嵐是運動達人,但自認為社交絕緣體。就是這樣天差地別的四個人,無意間成了朋友,并且相約每周固定見面,提前約定消遣統一的活動,見面分享完全不同的愛好。她們管這叫“交換人生”,借此來體驗不同的生活。
在一處“劇本殺”門店內,玩家們在扮演不同角色。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這樣的活動已經持續了兩三年,父母顯然無法理解這樣奇怪的社交方式,但好在孩子們并沒有出格或者危險的行為,便也默許了。
隨著Z世代步入職場,他們既是消費場中的主力,也是消費品的創造者。比如周晶晶,大學美術設計專業畢業后,沒有找到合心的工作,干脆自己開了手工DIY店,結合自己酷愛的潮玩手辦,制作手工藝品。生意談不上火,但有穩定的“回頭客”。“回頭客”不像是消費者,更像是小伙伴,彼此分享手工制作的設計思路,好點子拿出來一起創作。周晶晶對于生意不溫不火的小店很滿意,“遇到了興趣相投的人,掙不掙錢不那么重要。”
成長于物質豐盈年代的Z世代,因為隨心所欲的“悅己”消費行為,很容易被貼上“超前消費”“奢靡消費”“過度消費”等標簽。對此,富有個性的小D完全不贊同。小D對于自己喜歡的運動裝備可以一擲千金,她有自己的攀巖、健身小圈子,但她又是極簡生活的踐行者,對于不需要、不心儀的東西絕不出手。矛盾的兩面在小D身上自然生長著。小D認為,對于他們來說,理性向左,感性向右,既對前輩的消費理念進行汲取和整合,也對自身的消費價值進行提煉和升華,不僅看重消費體驗、拒絕奢靡消費,也在乎消費品位、接納消費符號。“心不為物所役,身不為物所累”是Z世代的消費導向。但他們也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也是多元消費觀念里的“新潮引領者”。
“80后”只為取悅自己毫不吝嗇
每逢休息的時候,“80后”的妞子都會約上自己的閨蜜去咖啡店點上一杯咖啡,邊喝咖啡邊聊天,一坐就是兩個小時。“工作、帶娃夠累了,要學會犒勞自己。”在妞子的觀念里,把錢花在讓自己高興的事情上,她覺得非常值得。
在朋友們眼里,金子把日子過得非常“精致”。“這瓶香水是趁著‘6·18’送給自己的禮物,它能代表我的興趣和品味;這臺脫毛儀也是我送給自己的禮物,它能幫我干干凈凈過夏天,讓我白成一道光;上個月我還辦了一張健身卡,順便報了普拉提班來充實自己,雖然‘奔四’了,但也要注重自我投資。”金子說,以往自己的很多消費都是購買家人的生活必需品,但她現在覺得,為自己消費也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先取悅了自己,才能去取悅別人”這句話她時常掛在嘴邊。
為自己選購鮮花。中新社記者 傅丹丹 攝
“下班后有時候一個人在家小酌一杯,這樣的休閑時光誰不想擁有?卸下來一天的擔子,窩在沙發里看自己愛看的電視劇,喝著小酒,真的不要太舒服好嘛!”小菲悠悠地吐了一個煙圈說,“睡前喝一杯,感覺有一定的助眠作用,第二天起來感覺睡眠質量都好了不少。”在小菲的觀念里,一趟大汗淋漓的騎行、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場一個人的電影、一頓喜愛的大餐、一只可愛的寵物、一束美麗的鮮花、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美甲……只要能取悅自己,她會毫不吝嗇。
心理專家認為,“悅己消費”不僅提供了商品的使用價值,還創造了撫慰心理情緒、溝通社會交流的情感價值。在此意義上,消費的心理補償比實際功能更重要。
中老年人成為不可忽視的新群體
年輕人熱衷“悅己消費”,但“悅己消費”已不再是年輕一代的專屬,而是涵蓋各個年齡群體,在中老年人的生活中也越來越常見。
營養的健康補品、養生的保健產品、舒適的家居好物等,也更加頻繁地出現在他們的購物清單上。甚至在旅游景點,經濟和時間皆自由的中老年人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最近,53歲的李先生迷上了騎行,買了輛價值10980元的公路自行車,還花費上千元給自己搭配了一整套騎行裝備,眼鏡、頭盔、服飾、水壺架……都被安排上。幾乎每天清晨,他都會騎行60分鐘從市里到郊區老宅,庭院里種著石榴樹、茶花,還有松樹;空閑的幾塊田里是他種下的蔥、蒜、白菜、土豆……“以前開車出門釣魚,現在騎車到老家種地,就是不斷在生活中給自己找樂趣。”
騎行愛好者行進在景區環島路上。中新社發 王健民 攝
老年群體高儲蓄、低消費的特征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表現出高品質消費意愿、心態年輕化的特點,有錢有閑的中老年人正成為“悅己消費”不可忽視的新群體。同時,以養老、健康為代表的“服務型悅己消費”空間也在逐漸放大。
購物節。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正在崛起的“悅己經濟”也讓許多商家嗅到了商機,他們將“悅己消費”分為“即時型悅己消費”和“發展型悅己消費”。“即時型悅己消費”是指購買快速消費品,拓寬視野,實現短期享樂;“發展型悅己消費”是指購買耐用消費品,學習新技能,為健康投資,充實精神世界。
消費折射了時代變遷,也刷新和豐富著“新消費哲學”。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