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進校園切勿“急功近利”
2023-09-1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預制菜進校園”在近一段時間內引發了網上眾多人的討論,一時間眾說紛紜。
社交平臺上的大多聲音是“一邊倒”的抵制,認為預制菜不該成為孩子們餐桌上的食物。
事件的導火索來自江西贛州蓉江新區,有多名學生家長向媒體反映,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后,當地多所中小學、公立幼兒園開始采用中央廚房配餐,不僅出現送餐不及時、飯菜不合口味等問題,更有家長擔心其配送的是預制菜。
預制菜的“質量”成為家長們的擔憂
家長們對“預制菜進校園”的擔憂并非多余,爭議的焦點圍繞預制菜不新鮮、里面存在“科技與狠活”以及可能會涉及到食品安全等問題。
事實上,在此次“預制菜進校園”事件發酵前,關于預制菜產品配料表的質疑聲一直不斷。不少消費者擔心高溫加熱之下,預制菜的外包裝會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危害健康的物質。
最近在湖北武漢,有網友發文稱在某大學某食堂一檔口使用預制菜料理包,都不用鍋加熱,直接熱水燙一下就裝盤端給學生。
目前,市面上的預制菜以凍品為主,保質期通常不少于12個月。為了提升口感、延長保質期,生產過程中會采用一些保鮮工藝或是使用食品添加劑。
有調查發現,預制菜普遍鹽含量過高。此前據中新網報道,很多預制菜成分表顯示,含“鈉”量驚人,有的甚至達到每100克食物中含鈉1000毫克以上。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克。一般食鹽中鈉含量約40%,也就是說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鈉不超過2000毫克。
產品信息標注不一、部分添加劑歸類迷糊、鈉含量過高之外,也有消費者投訴預制菜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發現有關預制菜的投訴有89例,比如消費者購買了“變質”預制菜產品,有的未標明是預制菜,有的則是購買之后吃壞了肚子。
這些問題無疑讓眾多消費者對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心懷芥蒂,也不難理解許多學生家長對“預制菜進校園”持反對意見。
“中央廚房”配餐遭吐槽
在“江西贛州預制菜進校園”這起輿論事件背后,“中央廚房”也成為議論的焦點。
網友在某視頻網站上曬出孩子的午餐
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看到,吐槽贛州蓉江新區中小學幼兒園飯菜的視頻很多。有網友曬出的照片視頻顯示,中央廚房統一配送的午餐用桔色快餐盒裝著,飯盒分為四格,除了白米飯外,還有疑似蒜薹肉絲、木耳芹菜、鵪鶉蛋紅燒肉三個菜,外加一小碗湯。從照片上看,很多孩子根本沒有吃完,剩了大半盒飯菜。還有家長在評論區表示,“父母看了心在滴血”“和家長試吃時候完全不一樣”“堅決抵制配餐,恢復學校食堂”“夏天飯菜容易變質,冬天很快就涼了”。
據了解,2022年11月,江西省發布了《關于加強品牌建設促進餐飲市場主體做大做強的若干措施》,要求引導社會資本布局預制菜產業;鼓勵企業建設“中央廚房”,并對企業進行獎勵補貼。
在2022年11月,江西省贛州市也發布了《贛州市推進預制菜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并給出了豐厚的扶持補貼政策。例如,對注冊在贛州市、年生產銷售贛州預制菜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5億元、2億元的預制菜加工龍頭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0萬元、300萬元和100萬元,獎補資金由受益財政安排,可疊加省級獎勵政策。
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贛州市蓉江新區已停止對全區幼兒園進行中央廚房配餐,而中小學的飯菜仍由中央廚房提供,同時,家長可以自愿選擇是否在校用餐,不存在強制行為。
這些年,我國餐飲業生產方式和消費者需求發生了改變。一些企業的加工技術不斷成熟,冷鏈供應和物流配送能力也在進步,催生了從初級擴店到‘中央廚房’配送再到預制菜的轉變。
實際上,中央廚房和預制菜有不同,在加工方式上,一般的中央廚房擁有較大的廚房空間和專業的設備,可以進行大規模的食品加工和烹飪。中央廚房通常按照標準化的流程和配方進行生產,以確保食品的質量和衛生安全。
有評論認為,要拉動預制菜的發展,產業扶持是一方面,消費需求又是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能想從學校入手打開銷售渠道,建立中央廚房以拉動預制菜產業發展,但往往“急功近利”反而卻“事倍功半”。
消除“隔閡”仍需下“真”功夫
如何消除消費者對于預制菜的隔閡,看起來也并非一朝一夕能解決了的。
在追求“鍋氣”的中餐文化語境下,“預制菜”這三個字,聽起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使用預制菜可以提高出餐效率,也能夠減少消費者的等待時間。在特定消費場景,預制菜可以更好滿足年輕群體做“快手菜”等需求。
事實上,消費者并非全然不能接受預制菜,而是要求消費內容與心理預期相符合,且能夠自主選擇是否要預制菜。
消費者之所以談預制菜“色變”是因為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不知道預制菜是什么,如何生產,如何保證預制菜的安全,而商家也只是從產品原料和方便性上對消費者進行營銷。
由于預制菜是集中加工,拿到消費者面前的是半成品,看不到加工過程的消費者難免會懷疑里面的成分。
有觀點認為,在工業化生產尚不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預制菜進校園”必須經由家長與師生們的知情、同意,要充分傾聽家長意見,尊重學生的選擇。此外,在預制菜使用地,例如學校,要對家長進行“配餐公司資質的公開”,甚至通過數字化方式將配餐加工廠的視頻傳到學校,讓家長實時觀看,因為只有看見,才會相信。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