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女裝:“美麗”背后的退貨潮
2024-09-30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電商行業,尤其是女裝市場,一度成為創業者爭相涌入的藍海。然而,在這片看似繁花似錦的市場背后,卻隱藏著退貨率居高不下、商家不堪重負的嚴峻現實。
主播在線直播銷售女裝。中新社 姬東/攝
創業夢碎 女裝店主的無奈退出
在意大利深造服裝設計的麥麥(化名),懷揣著對時尚的熱愛與夢想,回國后與好友攜手創辦了自己的女裝品牌,并在淘寶平臺開設了一家網店。憑借獨特的選品眼光和精準的市場定位,她們迅速抓住了電商紅利期,實現了初期的快速發展。為了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客戶體驗,麥麥還大膽嘗試開設了兩家線下店鋪。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行為的變化,麥麥的創業之路逐漸步入了困境。
面對直播電商的浪潮,麥麥也跟風進行了嘗試,但由于缺乏機構助推和有效的流量獲取策略,多次嘗試后效果并不理想,最終只能作罷。這讓她深刻體會到,在競爭激烈的電商領域,僅憑一腔熱情和優質產品還遠遠不夠。
更為嚴峻的是,服飾線上退貨率的問題始終困擾著麥麥。據她介紹,前幾年行業的退貨率平均水平就在40%~60%之間,且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攀升。去年開始,麥麥的網店退貨率更是顯著上升,為了止損,她不得不在年底時關閉了線上小店。
高退貨率不僅意味著商品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的壓縮,更對商家的資金鏈和運營信心造成了巨大打擊。麥麥表示,一些服裝圈內的朋友告訴她,今年有些店鋪的退貨率甚至飆升到了70%以上。在女裝直播領域,退貨率更是高得驚人。加之各類成本的不斷攀升,許多商家都面臨著總賬打不平的困境。
從“貴”到“性價比”的轉變
麥麥的經歷并非個例,事實上,整個女裝電商行業都面臨著消費者行為變化的挑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觀念的成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更加注重商品的性價比而非單純的價格或品牌。
麥麥發現,近年來消費者越來越“摳門”了。8年前剛開店時,只要衣服材質好、夠時尚,還是有很多人愿意為一千多元的衣服買單的。但現在,“貴”衣服越來越難賣出去,線上店里的衣服普遍都越賣越便宜。人們似乎更加追求“性價比”而非單純的品牌溢價。
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和刺激購買欲望,電商平臺上的促銷活動層出不窮。然而,對于像麥麥這樣的小店來說,由于資源和實力的限制,往往難以參與大規模的促銷活動,從而失去了獲取流量的機會。這進一步加劇了商品銷售的難度和退貨率的上升。
電商行業的“內卷”現象
服飾電商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多家開店10年以上的淘寶女裝店鋪因無法承受激烈的市場競爭而被迫關店。這背后反映出的是電商行業的“內卷”現象——即在有限的市場空間中為了爭奪更多的份額而進行的無休止的競爭。
今年7月,擁有40余萬粉絲的淘寶女裝店“The Bubble”發布閉店通知,標志著又一家老牌女裝店鋪的隕落。而擁有55萬淘寶粉絲的“沉入深藍 LOSVLUE”店鋪也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宣布了閉店決定。這些大店的退出無疑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警示。
隨著流量紅利的逐漸消退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國內服飾行業雖然是一個萬億級市場,但當流量退潮時,那些曾經吃足紅利的商戶也開始走衰。如何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每個商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抖音等新興平臺的崛起與挑戰
近年來,抖音等新興平臺憑借其強大的用戶基礎和內容生態在服飾電商領域迅速崛起。然而,對于商家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抖音等平臺為商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多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平臺內部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商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來爭奪用戶的關注和購買意愿。
在某展會上的抖音直播間。中新社 張斌/攝
以擁有500萬粉絲的女裝大店“羅拉密碼”為例,該品牌從線下轉戰線上再到抖音直播帶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然而,今年6月初,“羅拉密碼”卻突然停播退網并清空了之前的相關視頻。這一消息震驚了整個行業,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抖音等新興平臺未來發展的深思。
面對退貨率居高不下、消費者行為變化、電商行業“內卷”以及新興平臺的崛起等多重挑戰,女裝電商行業需要尋找新的破局之路。首先,商家需要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和購物習慣,不斷調整產品策略和服務模式,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其次,商家需要加強品牌建設和營銷推廣,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吸引更多忠實用戶;最后,商家還需要積極擁抱新技術和新模式,如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以拓展銷售渠道和提升銷售效率。只有這樣,女裝電商行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