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商場、專賣店名目繁多的打折、換季、清倉、滿減促銷活動集體上演,面對商家的“爆炸性”宣傳,消費者本應知道的信息卻無處可尋。昨日,西城工商對轄區內部分商場、專賣店促銷活動檢查發現,其只標“打折價”、不標原價的不規范行為隨處可見。
昨天,位于北二環新華百貨正值三周年店慶,商品都參與了打折促銷活動。在一樓入口處的商品展賣會上,記者見到大部分商品的降價標價簽上,除了基本的折扣說明外,本應標示的降價原因和打折期限卻被商家漠視。隨意拿起一件商品,其消費者最為敏感的原價信息缺失,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標上折扣價。
新華百貨管理人員表示,由于打折的商品品類繁多,有的柜臺一天要補幾次貨,期間要不停地更換標簽,就容易出現部分商品標簽不合格現象。但新華百貨商場整體促銷信息上,都標明了促銷理由和促銷期限。
更值得關注的是,街邊的專賣店促銷信息更是“簡陋”。在新街口附近,西城工商檢查出多家服裝專賣店促銷不規范行為。記者在真維斯專賣店內看到,除了“幾十元起”的促銷牌,沒有任何消費者需要的信息。更有意思的是,在50元起的商品區,其部分單價服裝吊牌上則標價40元。而有的棉服價簽則更加凌亂,標注200多元的羽絨服,成交價卻是300多元。一旦消費者因一時疏忽購買商品,就很容易因成交價和標示價不符與商家發生糾紛。
據介紹,“十一”以來,西城區已處罰了27家商家的不規范促銷行為。記者調查發現,促銷信息標注不明的問題也大量出現在其他城區的商場和專賣店。
西城工商執法人員表示,商家往往在促銷信息中省去原價而虛高現價,進行虛假優惠折價等價格欺詐行為。依照相關法規,對促銷行為不符合《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的,可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記者短評:千萬別再忽悠消費者
在經濟低迷、消費緊縮的情況下,要通過大量折扣掏出消費者口袋中的銀子絕非易事;缺乏誠信的價格戰吸引消費者越來越困難。
在與商家的博弈中,同時借助網絡的幫助,消費者也鍛煉成價格鑒別高手。多位消費者也喊冤,這么多商場天天打折,如何判斷到底便宜了多少?
其實,什么問題都有兩面性。隨著零售企業競爭的加劇,各百貨爭相引進盡可能多的品牌入店,希望專柜能夠天天打折吸引消費者從而增加流水,一些不愿常態打折的品牌專柜迫于壓力,虛高標價或不標原價之風就盛起。
而消費者一旦發現其中貓膩,就很容易對該商場其他品牌的促銷商品真實性產生質疑。如此的惡性循環導致一個惡果:商家越賣力打折,消費者就越不買賬。
北京27商家促銷違規標價被查
2009-11-16 11:41 未知 zhouc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蘭蔻5年3檢不合格 貴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 2香奈兒等品牌面膜在香港被檢測出防腐劑
- 3藍月亮回應產品致癌說 稱加熒光劑符合國家標
- 4消費者痛訴:"潘婷"毀了我30年的秀
- 5美特斯邦威T恤衫涉嫌侵權 鄭淵潔為舒克維權
- 6拖鞋質量不合格 探路者起訴索賠
- 7雅芳在華再爆行賄門 四名中國區高管被解雇
- 8ZARA口頭承認產品質量有問題
- 9巴布豆和H&M等14種品牌不合格嬰幼兒服裝
- 10百盛君太等多家商場涉價格欺詐 遭發改委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