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陷入“翻新門”引發業界對家電翻新的關注。LG“翻新門”事件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彩電究竟是怎樣以次充正、以舊代新的呢?昨日,有彩電維修專業人士向記者揭示了這一騙局是怎樣操作的。而有家電維修站公然打出的“舊彩電翻新業務”廣告更顯示,這確實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更令人擔憂的是,廣州家電維修協會的專家表示,不少廠家都在隱秘地進行著翻新的工作——“這并非個別廠家的專利”。
零售價低于2600元的29英寸純平彩電、低于1500元的29英寸超平彩電——這些彩電緣何超低價?廈華電子公司一位有著十余年彩電售后服務經驗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超低價彩電往往有五大騙局。
一是以次品顯像管“B管”、“T管”冒充正品管,甚至以舊充新。二是為了使次品管達到較好的色彩、對比度,不良廠商調高彩管的陽極高壓和色溫,這將使彩管加速老化,并帶來整機的安全隱患(如起火燃燒)。三是降低彩電元器件質量,降低電源的安全系數,用可燃材料代替阻燃材料生產外殼等。四是長期庫存(如二年以上)的彩電,其輸出變壓器極易引發火患,但廠家只更換生產日期標貼,以舊充新低價欺騙消費者。五是不良廠商為低價彩電冠以各種虛假功能。
“這些翻新工作大部分的操作者都不是正規的。”
五大騙局
“翻新門”事件決非個案
“不少廠家其實也在翻新,但他們多數是拉回自己的廠做,交給外面‘山寨廠’做的不多。”廣州維修協會專家告訴記者。
記者就此向部分彩電廠商質詢。有趣的是,在給出否定的答案之后,企業又要求記者不要刊發他們的表態:“時機敏感啊。”
“LG利用特約服務單位進行維修和翻新,顯然是從減少自身的經營成本角度出發,采取了就近處理的方法。其實,這并不符合LG作為一家大公司的身份和地位。”人民網評論員沈聞澗指出,對于LG翻新門事件,不應就事論事,而應該看到存在于我國家電售后服務領域的不足和弊端。
各方觀點
“山寨”維修廠公然打廣告招攬生意
不少人都注意到,在LG“翻新門”事件中出現的翻新工廠其實是一家隱秘的“山寨廠”。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山寨廠”竟然公然打出廣告招徠翻新生意。
“我站推出舊彩電翻新業務。翻新后彩電外觀時尚、超前,內芯使用最新數碼線路,總線控制,拉幕式開關機,255個節目預置,全頻道接收……”這是一家名為“東明京通”的“山寨維修廠”打出的廣告。
在記者的要求下,“山寨維修廠”的維修員向記者展示了翻新的具體操作過程。
“這是一塊電視集成電路板,有些通用的電路板可以和各種不同型號的電視顯像管連接起來,只要有電路板和顯像管,就能把它裝成一臺可以接收各種有線電視節目的電視機,最多還可以預存256個頻道。”維修員比劃著將一個電路板和顯像管連接到一起,“顯像管和電路板這幾個最主要的零件都安裝了,再套上盒子和電源,就是一臺新機子了。”
維修員稱,“山寨維修廠”的顯像管兩年包換,電路板和其他零件一年包換,一般的電視機看上兩年不成問題,兩年之后就與他毫無關系了。
那電視的牌子怎么處理?一聽這話,維修員哈哈大笑:“電視都造好了,牌子還能難倒咱?”他拉開抽屜,里面各種品牌彩電的小標牌展現在記者面前。店主拿出一個長虹的標志貼在了電視上。“不滿意?”他又換了一個飛利浦的標志。“我這里有幾十個名牌商標,想要哪一個,隨便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