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治百病的“水”太可笑
前段時間,家住萊州街的王大媽花900元買了一臺“臭氧凈水器”。“銷售員介紹說自來水經過該機器里的臭氧過濾后可直接飲用,而且長期喝這種水可以控制高血壓,還能有效預防癌癥。”王大媽覺得這小機器功效還挺全,最主要是能“保健”,就毫不猶豫地買了一臺,回家就插上電用了起來。哪成想全家喝了兩個多月的“臭氧水”后,王大媽的老伴開始經常拉肚子。王大媽自己則因為有“臭氧水”保駕而把降壓藥停了,血壓也躥高了起來。“后來看新聞曝光,才知道銷售員宣傳的這款凈水機有保健、治療功能純屬"瞎忽悠"。”王大媽說,真后悔自己輕信廠家的虛假宣傳,既花錢又傷身。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衛生部就專門發公告規定,包括凈水器等涉水產品不得宣傳任何保健功能。按規定,凈水器不允許添加功能性材料,也不允許宣傳除凈水作用外的其他功能,更不允許宣傳有任何治療疾病的療效。然而記者近日來調查發現,仍然有不少廠家或暗地里仍舊宣傳療效,或用曖昧的詞語打“擦邊球”。在金三角附近的一家電器行里,雖然“明擺著”的宣傳材料里并沒有相關內容,但銷售人員在向記者介紹一款飲水機時便直言“這款飲水機能將水電離、磁化,給老人用最好,能防高血脂。”記者在其他商場咨詢商品時,也常聞各種其所售水家電如能抗衰老、抗自由基等能夠保健治病的介紹。
記者還發現,水家電市場有著我國小家電市場的通病,就是注重在營銷上面作文章、善于炒作概念,各種“功能水”應運而生:小分子、弱堿性、頻譜水、負離子、負電位、高鈣水……一個個穿著高科技“外衣”的飲水機、凈水器粉墨登場。記者連日來在我市多家家電賣場走訪發現,根據凈水器的宣傳單顯示,不同的過濾膽能過濾出不同效果的水,各種水的功效不同。但是這些水究竟有什么不同,以及有什么不同效果,宣傳彩頁和銷售人員卻都說不清。
“錢景”令市場良莠不齊
一家電器專業網站去年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家庭水家電的占有率只有1%到2%,如果30%以上的家庭能夠使用凈水設備,就是千億計的年產值。如此誘人的“錢景”令大小廠家們前仆后繼,市場的龍蛇混雜現象隨之出現。
某品牌飲水機遼寧地區銷售總代理李響向記者介紹,目前市場上飲水機、軟水機、凈水機等知名企業有數十家之多,“但這個行業中還有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甚至作坊式的小工廠,無品牌、無售后服務、無質量保障的"三無"產品充斥水家電產品市場。”李響說。記者在香爐礁、金三角等一些電器店看到,各種品牌的水家電令人眼花繚亂,其中不乏名字和知名品牌相近的疑似“山寨貨”。而記者按照一款飲水機標簽上的廠家電話打過去,卻被告知此號碼根本就是住宅電話。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不少企業靠組裝、仿冒等方式生產水家電,企業標準也極不規范。“這種現狀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影響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他說,以飲水機行業為例,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小品牌充斥市場,濾芯的技術瓶頸導致“二次污染”問題嚴重,質量安全問題和健康問題嚴重等制約了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品質的提高。
“凈化”市場還需“軟硬兼施”
水家電市場既有廣闊前景,那么如何才能終結亂象、讓消費者不再“忐忑”呢?業內人士認為,這需要有關部門和行業自身的“軟硬兼施”。“首先就是需要樹立行業的標準意識,近兩年來水家電行業方面的相關標準規范陸續制定出臺,僅今年初就有三項相關標準出臺。”不過,問題是目前的一些企業缺乏標準意識,依舊從成本出發“自說自話”。“這就一方面需要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灌輸樹立標準意識對于行業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出臺相關的制約、處罰辦法,"逼著"這些不守"規矩"的企業按照標準行事,只有相應的硬性法規出臺,才能從政策層面去規范水家電行業的不良競爭,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此外,在政府之外,行業協會的作用還應進一步加強。目前的行業協會作用并不明顯,尤其是在行業自律方面功能缺失。參照國外的協會作用來看,完全可以通過行業協會的功能來逼迫不規范的企業“就范”,甚至將其“擠”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