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披露志高空調為賺國家巨額補貼虛標能效事件,引發多方關注。國內家電產品的虛假能效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根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在今年3月公布的能效標識市場專項檢查結果,榮事達、三星電子、東菱、韓電電器等廣大消費者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被檢測出能效等級不符合標準。而另一份國家質檢總局在8月2日剛剛公布的產品質量抽查結果顯示,格蘭仕、美菱、容聲等品牌的家電產品在能耗系數、耗電量方面不合格。
——— 隨機采訪 ———
消費者很少考慮能效標識的真實性
現在正值北京最熱的“三伏天”,也是家電產品的銷售旺季。筆者走訪了北京周邊的幾座商場,就“能效標識”的相關問題隨機對消費者進行采訪。在采訪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隨著國家的各項節能鼓勵措施的陸續出臺,大部分消費者對產品的能耗都很關注,在選擇家電產品時也更青睞能效高、耗電低的節能產品。然而,盡管大家在購買家電時都會關注商品上標注的“能效標識”,卻很少有被訪者對這個標識的真實性產生過質疑。在被問及購買后是否檢測過產品實際能效的問題時,一位女士表示“從沒考慮過這個問題”,而這也正是大部分消費者的心聲。
——— 新聞背景 ———
標識是企業自己貼上的“大紅花”而非國家頒的“獎狀”
“能效標識”又稱“能源效率標識”,是附在耗能產品上,表示產品能源效率等級等性能指標的一種信息標簽。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能效國家標準,標識為一到五級,一級最高,五級最低。能效標識上還有該型號電器能效比、每小時耗電數等。但與消費者理解不同的一點是,這個標識并非國家“頒發”給企業的“獎狀”,而是企業自己貼上去的“大紅花”。
我國《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規定,能效標識制度采取“生產者或進口商自我聲明、備案,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的運行模式,生產廠家自行遞送樣本參加檢測,對檢測者是否是第三方機構也并沒有做硬性規定,有能力的企業可以在企業實驗室進行檢測。因此,能效標識事實上是企業的一種“自檢”。此外,“能效標識”不但為用戶和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也是國家幾大家電補貼政策的重要標準之一。這就使一部分家電廠商在能效標識上動起了“歪腦筋”。
——— 利益背后 ———
虛假能效標識的背后是巨大的企業利潤
2009年4月,我國多省市展開了“家電下鄉工程”,對政策覆蓋范圍內持農業戶口的居民購買冰箱、空調、彩電等9大類電器予以13%的國家財政補貼。同年6月,為了促進發改委出臺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對達到能效標準和質量檢測的產品給予補助。以節能空調為例,根據額定制冷量不同,國家對達到1、2級能效的中標產品提供每臺300—850元不等補助。
“家電下鄉”和“節能惠民”兩項工程的產品都是通過招標形式確定的,對產品的能效標準有硬性要求。但某家電品牌負責人曾表示,“由于缺乏嚴格的監管機制,有少部分企業在投標時使用高效能產品,中標后卻用同一個型號生產出來的低能效產品取而代之,以此謀取巨大的企業利潤。”
以本文開始提到的空調產業為例,目前市場上能效標識為1的額定高效節能空調,國家最高限價為4870元,而相同匹數的低能效產品,市場價只有2000元左右,兩者間價格相差1倍。這位負責人介紹說,某些企業“明明是5級的低能效空調,卻將它虛標成1級、2級的節能空調,以騙取國家的財政補貼。還有品牌的1級能效空調的價格僅為1200多元,但1級空調的生產成本本身決定了整機價格做不到這個價位,要么是企業自己虧本,要么就是偷工減料”。
而這種偷工減料在“家電下鄉工程”的產品中更加突出。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幾大出現不合格問題的品牌,大部分位列“家電下鄉”產品名單中。消費者對下鄉產品是積壓庫存,售出家電返修率高的質疑聲也一直存在。
根據財政部在2009年發布的國家財政預算,我國在“家電下鄉工程”中預計投入200億元人民幣。而根據現在的《能效標識管理辦法》,如果有不法企業利用這項國家花費巨資旨在促進節能減排惠及普通百姓的工程作為牟取暴利的工具,這種欺騙行為被發現后,受到的處罰僅僅是“由地方節能管理部門或者地方質檢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標識;情節嚴重的,由地方質檢部門處1萬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