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山東保監局去年底已向轄區內各家保險公司下發了規范電話約訪行為的通知,要求各家公司建立制度,統一安排,避免無序電話約訪對客戶造成的滋擾。但到目前為止,一些保險公司仍然我行我素,為了公司業績,對保險業務員電話擾民一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今年以來,經濟導報記者多次接到讀者來電反映、投訴此類問題,其中投訴中國平安保險的人數最多。一些市民在多次受到騷擾后,發出“求饒”的呼聲:“平安保險,求求你別再騷擾我了?”
“回訪老客戶”是幌子
“我經常接到自稱是平安保險公司的電話,也不知他們哪里得來的信息,能說出我的姓名;也經常收到平安保險的邀請函,也有名有姓。雖一再跟他們說不要再打電話來,但換了一個人又打來了。”濟南市民王先生說。“這些電話很煩人,我是公司的業務經理,有電話就盡量接。平安保險的電話無孔不入,有時候正在高速路上開著車、或在辦公室開會,電話就響了,接通后才知道是拉保險的,你說氣人不氣人。而且平安的業務員非常有‘敬業精神’,你要是不接,他會給你打第二遍、第三遍。這些業務員像蚊子一樣,怎么躲也躲不開。”
說起平安保險,家住濟南科院路的李大姐也是一肚子氣,“平安保險的業務員說是奉公司之命給我送禮品,我就讓他來家了,但他來到后卻不提禮品的事,而是讓我去聽平安的理財講座,最后說禮品只能由客戶自己去領取,業務員不能送。這不是騙人嗎?”
記者也多次接到平安保險的“客戶回訪電話”,為了弄清楚“回訪流程”,同時驗證李大姐等人的說法,導報記者在8月20日再次接到平安保險電話時,同意業務員“去單位送禮品”的要求。在最近一個月時間內,該業務員給導報記者撥打的電話不低于15次。而此前撥打導報記者電話的另外一名平安保險業務員,后被導報記者投訴后停止騷擾。
聲稱給記者“送禮品”的平安保險業務員是一位20多歲的小伙子,名片上的身份是“平安保險山東分公司售后服務專員”,姓王。見面后他就說:“您是公司的老客戶,公司讓我來回訪您。”導報記者隨即向他澄清自己及家人從未買過平安保險的任何產品。他又說,“那您可能買過平安的團體險。”當導報記者再次否認后,這名王姓業務員仍沒有任何要走的意思,而是反復邀請導報記者參加他們的“理財講座”,聲稱參加講座就可以領禮品。
記者問他怎么知道的電話及姓名,這名業務員稱是公司調研部給他的。在導報記者明確表示他可以走人后,這名業務員仍不死心,深表惋惜地說:“這樣我們就把你從100個幸運客戶名單中劃去了,你將錯過非常好的機會。”
“電話擾民”無藥可治?
記者稍后撥通了山東保監局的投訴電話,在聽完導報記者的講述后,保監局的官員表達了3點意見:一是電話營銷不是保險行業特有的現象,其他行業也存在;二是保監局對此問題非常重視,也多次要求轄區保險公司規范電話營銷,不得擾民,各家保險公司在開會時表態都非常好,但由于目前保險行業的展業方式特征,保險公司對保險代理人的管理仍無法到位,保監局的工作人員也非常反感這種騷擾電話;三是歡迎媒體對電話擾民的保險公司進行“曝光”,促進他們加強內部管理。
按照山東保監局提供的電話號碼,導報記者電話采訪了平安保險山東分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接電話的一男性工作人員表示,平安保險對代理人近年來進行了嚴格管理,要求他們只能撥打熟人的電話,但由于是代理制,仍存在一些代理人亂打電話的情況。對于群眾的投訴,一旦查實違規業務員姓名,公司將會做出嚴厲處分。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他本人也接到過推銷保險的電話,深知公眾對無序電話營銷的反感。他同時表示,業務員的電話是隨機打的,并不是公司安排的。
一位曾干過兩年保險業務的馬先生向導報記者透露了電話營銷的秘密,“電話營銷成本低、效果好,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喜歡這種方式,你不用別的公司照用,誰不用誰吃虧,因此各家保險對此都沒有徹底查處。況且經理對業務員有要求,每天要撥打50個電話,打不通的還不算。”
雖然“電話擾民”已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到目前為止仍屢禁不絕,主管部門及保險公司對這種人人反感的現象好像束手無策,難道電話擾民真的無藥可治了嗎?
平安保險"回訪老客戶"是幌子 電話擾民究竟何時休
2009-08-25 12:29 經濟導報 石憲亮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1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存款變保險 建設銀行被指誤導客戶遭投訴
- 2渤海銀行職員私自放貸千萬 或成“齊魯銀行案
- 3聯合利華價格上漲促使發改委約談 企業挨罰后
- 4新版假幣編號微博熱轉 中國人民銀行辟謠
- 5光大銀行現敗筆 信用卡業務違規遭處罰
- 6轉帳失敗扣手續費 建行霸王條款成潛規則
- 7華夏銀行300戶速通卡重復扣費 通訊故障惹的禍
- 8興業銀行:大獎背后有蹊蹺之事
- 9儲蓄理財產品變保險遭訴 華夏人壽被指銷售誤
- 10渣打銀行深陷投訴門 理財產品設計先天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