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廣州超市發現,目前超市貨架上只有溫氏乳業酸奶系列產品(如上圖),溫氏乳業鮮奶(下)未見銷售。
溫氏回應:不合格是因“菌不夠” 專家分析:可能因加工過程中殺菌不徹底
■新快報記者 邱春燕
近日,廣州市工商局公布了“2013年第二季度流通環節第二次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樣檢驗情況”,新快報記者在這份抽檢結果不合格產品名單中發現,有兩大廣東本地知名乳品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上榜,其中,廣東溫氏乳業生產的溫氏乳業鮮牛奶有一批次產品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由深圳晨光乳業生產的淳美酸奶被檢出酵母不合格。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由這兩家知名乳企生產的乳品在廣州一些大型超市有售,但記者發現此次被檢出有問題的溫氏乳業鮮奶已在貨架上找不到了,據超市銷售人員透露,之前溫氏鮮奶一直有售,但現已缺貨一段時間,目前有售的為溫氏乳業各系列酸奶產品;晨光牛奶在廣州的銷售情況則恰恰相反,記者發現晨光各種鮮牛奶產品皆有售,但晨光淳美酸奶在超市里卻未見到。
抽檢結果
溫氏鮮奶菌落總數不合格
在這份廣州市工商局近日公布的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檢報告中,記者發現此次廣州市工商局抽取樣品703批次,經檢驗實物質量合格692批次,實物質量合格率為98.44%。其中,有兩個批次的乳品被檢出不合格,記者查詢不合格產品名單發現,這兩個批次的乳品皆由廣東本地知名乳企生產。記者看到,由廣東肇慶市鼎湖溫氏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溫氏乳業鮮牛奶”(236ml/杯,2013—05—07)被檢出菌落總數不合格。新快報記者登錄廣東溫氏食品集團官方網站發現,溫氏食品集團旗下溫氏乳業的牛奶產品,恰是由廣東肇慶市鼎湖溫氏乳業有限公司生產。在該公司官方網站上,對溫氏乳業產品介紹的宣傳頁面上還標出“肇慶市鼎湖溫氏乳業有限公司”以及“安全、新鮮”幾個大字。
溫氏乳業產品是否正如溫氏食品對旗下牛奶產品所宣傳的那樣“安全、新鮮”呢?從這次抽檢結果來看似乎并非如此。根據廣州市工商局在其官方網站披露的信息,廣州市工商局對此次牛奶等乳制品不合格情況分析稱,菌落總數不合格屬于微生物指標不合格項目。而微生物指標可反映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食品中細菌來自食品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各環節的污染,各種微生物可以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多種途徑污染食品,并不斷地利用食品中的豐富營養進行侵入、生長繁殖,最后導致食品發生腐敗變質。
廣州市工商局在不合格產品情況分析中還稱,菌落總數是指單位食品中的細菌個數,包括各種細菌種類。大腸菌群和霉菌可用以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
溫氏回應
菌落總數不合格并不代表超標
不過,對于廣州市工商局這樣的檢測結果分析,溫氏方面則有自己的解釋,其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菌落總數不合格并不代表是菌落總數超標,稱這個產品里本身就有菌,是因為里面的菌不夠,對于不合格的原因也解釋為可能是超市保存得不好。新快報記者就此事撥打溫氏食品集團官方網站披露的聯系電話,接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款不合格的溫氏乳業鮮牛奶的確是溫氏食品集團旗下的產品,這款產品在廣州也有銷售。
該工作人員表示,這個事情好像出來很久了,據他所知好像是回收了,但具體情況需要記者提供報社蓋章的公函預約采訪,才能由集團專門對媒體的人員來回應。新快報記者昨日將溫氏食品要求的公函及采訪提綱傳真至該集團,但至本報截稿時止,暫未收到來自溫氏方面的任何回應。
超市走訪
廣州各大超市未見溫氏鮮奶銷售
新快報記者前日走訪了廣州各大超市,發現在卜蜂蓮花超市內,溫氏乳業玻璃瓶凝固酸奶、溫氏藍莓酸奶、草莓酸奶、紅棗酸奶及溫氏原味酸奶等多款溫氏牛奶產品均在熱銷,但貨架上卻并未見溫氏鮮牛奶的身影。超市內的牛奶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溫氏鮮牛奶已經缺貨一段時間,具體什么時候會再到貨還不知道。
部分不合格產品信息
樣品名稱標稱生產單位標稱商標型號規格生產日期或批號不合格項目
鮮牛奶廣東肇慶市鼎湖溫氏乳業有限公司溫氏乳業236ml/杯2013-05-07菌落總數
淳美酸牛奶(原味)深圳市晨光乳業有限公司晨光180g/杯2013-04-14酵母
專家分析
可能加工過程殺菌不徹底
但對于記者在采訪時溫氏食品工作人員所稱的“菌落總數不合格并不代表菌落總數超標,而是牛奶里的菌不夠”這種說法,有乳業專家駁斥稱不可能存在這種情況。廣東省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在乳制品的國家標準里,有關菌落總數的限量標準是必須低于某個量,因此檢測不合格只能是菌落總數超標,而不可能是溫氏方面所稱的量不足這種情況。對于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王丁棉還表示存在多種可能性,絕不僅僅是因為超市保存不好導致。“一般來說,牛奶菌落總數超標有幾個原因,可能是加工過程中殺菌不徹底,也有可能是生產過程中包裝不夠嚴密造成污染,也可能是產品出廠后在運輸、倉儲和銷售的過程中受到環境污染。”王丁棉稱。
廣州市工商局發布的不合格情況分析中稱,菌落總數超標屬于微生物指標不合格項目,造成微生物超標的原因,從生產商來看,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是跟原材料有關,如果原材料儲藏運輸的衛生環境條件把控不嚴,直接影響原材料的衛生質量狀況;二是跟生產工藝有關,企業沒有按照生產工藝條件要求進行生產,生產環境差,生產工具清潔不徹底,細菌很容易繁殖;三是生產工人是否嚴格按照食品生產衛生規范要求進行生產;四是跟產品的包裝密封性有關,密封性不好,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五是跟產品的貯藏條件有關,貯藏的條件達不到要求,細菌會迅速繁殖。
這份不合格情況分析中也稱,從經銷商來看,微生物指標不合格也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是經營場所環境達不到要求;二是對產品的防護不好,因為各種微生物可以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多種途徑污染食品,并不斷地利用食品中的豐富營養進行侵入、生長繁殖,最后導致食品發生腐敗變質。
中山大學營養學系教授蔣卓勤告訴記者,吃了菌落總數超標的鮮牛奶,有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等癥狀。這樣的產品如果繼續在市面上銷售,極有可能會影響市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