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資質、無技術、無圖紙的三無施工隊為農村自建房埋下了重大安全隱患。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自建房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農村自建房事故頻發
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加快,農民紛紛扒掉泥瓦房,蓋起了磚混結構的樓房。鄉村里的小樓房隨處可見,不僅在面積上有了突破,其豪華程度也遠非傳統民居可比,一幢幢新房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
然而與此同時,農村自建房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根據相關部門統計,隨著農村自建房的增多,自建房質量問題呈上升趨勢。有的房屋建好后不久,墻體就出現裂縫;有的房屋還沒有封頂就發生坍塌事故;施工隊缺乏安全設施,導致事故頻發,致傷致殘事件接二連三。
2007年4月23日下午,河北省邯鄲市大明縣某村,幾名工人正在給葉某家已經蓋好的門樓潲水,準備貼瓷磚。由于建門樓時磚縫之間的粘結物是泥土而非沙灰,門樓上的過梁突然發生倒塌,兩名工人被砸傷。
據房屋主人葉師傅講,門樓建好以后,就有工人看出過梁有點前傾,并將情況報告給了包工頭,包工頭表示沒事,用水泥灌灌就行了。結果還沒等到用水泥澆灌,事故就發生了。
葉師傅告訴記者,這些年當地的農民手頭比過去寬裕了,房子也建得越來越高。一些家庭辛辛苦苦一輩子,省吃儉用所攢的積蓄全都用在了建房上,有的家庭甚至為建房債臺高筑。據記者了解,在當地農村建一處房少則六七萬元,多則十幾萬元。盡管蓋房成本如此之高,可當地許多沒有資質的施工隊卻從來沒有清閑過,請他們施工的村民排起了長隊。
葉師傅在當地屬于富裕戶。兩年前,葉師傅突然患上了偏癱,治療康復后,卻失去了勞動能力。兒子年齡尚小,在外經商幾年也一直靠父親扶持。葉師傅病情稍有好轉就開始為兒子張羅再建一處住房,了卻自己的一樁心愿�?扇~師傅沒想到的是,這一蓋卻蓋出了麻煩。
去年秋天葉師傅為兒子建了新房,由于施工隊比較忙,門樓的瓷磚一直沒顧上貼,直到今年4月份才開始施工,結果卻發生了事故,直到現在施工隊也沒有再施工,收尾工作也就這么被擱置了下來。由于施工隊是臨時組建的,跟游擊隊差不多,施工隊也沒有資質,沒有管理單位,房屋倒塌后給葉師傅造成的幾千元損失,至今也沒有著落。
記者調查中了解到,由于農村建筑施工隊處于無人監管狀態,像葉師傅這樣遭遇豆腐渣工程的人不在少數。
葉師傅鄰村的申師傅今年已經50多歲了,為了給兒子辦婚禮,3年前東借西湊借來三四萬元翻修房子,結果新房剛居住一年就出現了裂縫,一到夏天下大雨,裂縫往里滲水,半壁墻都是濕的。“幾萬元錢蓋了個豆腐渣,也沒處說理去,更談不上索賠!”申師傅告訴記者,前兩年建一棟這樣的房需要三四萬元,現在建一棟這樣的房價錢要高出一倍還多。盡管當地的施工隊都沒有資質,幾個村民聚到一起就是一個施工隊,但他們施工費用卻很高,每平米高達六七十元。
同樣來自河北農村的楊先生在外經商多年,手頭有一筆不菲的積蓄。多年漂泊在外的老楊厭倦了居無定所的生活,去年春天他開始張羅建設自己的安樂窩。按照老楊自己的想法,最初只是想建一座款式比較新穎的民房,可是看著隔壁早在兩年前建起的兩層小洋樓,他一咬牙也準備起一座。按照施工隊最初的計劃,10萬元左右就可以完工,后來老楊發現在施工過程中施工隊推薦的許多材料質量太差,于是他主動提出要求用質量好價格也相對較高的產品,最終樓房建好后一算賬,整棟樓花費高達16萬元多。
老楊告訴記者,當地建房不需要報有關部門批準,也沒有施工圖紙,施工單位更沒有資質,施工過程中也沒有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安全生產部門、監理單位等進行管理。所用材料也多為劣質產品,有些樓房所用鋼筋都是地條鋼,水泥多數是小廠生產,墻體材料都是黏土實心磚,這些材料很難有質量保證。有的民房連鋼筋水泥都不用,直接用磚和泥土砌墻。另外,為了講究排場,農民自建房相對來講普遍偏高,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陜西的李先生多年來一直在北京做生意,家中房屋由于多年無人居住,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倒塌。為了給兒子辦婚禮,李先生去年開始就在當地一家施工隊那里排上了號,半年時間過去了,樓房僅僅打好了地基,要施工還要等上一陣子。“我找的施工隊專接樓房,最近兩年蓋樓房的太多了,根本排不上隊。”李先生表示,這次蓋房時就是借錢,也要把房建得結結實實,不讓悲劇重演。
民房質量存隱憂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傳統結構的住房在向現今流行結構住房轉變時,老的施工技術和方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然而,一些三無施工隊卻將原有的技術和方法應用在新的房屋建筑上,生搬硬套,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房屋質量無法保證,為農村自建房安全埋下了很大隱患。
農民造房存在一定盲目性,很多民房無設計圖紙就展開施工,而且是簡單的模仿和復制,這使得一些壞經驗也傳播開來。農民的房子越建越高,越建越復雜。可實際上,建房錢并沒有用在刀刃上。比如有些多層磚砌民房,一旦施工中出現問題,房子的整體性就會大打折扣,墻體結構很容易散架。這樣的房子是很難抵擋自然災害的。
近年來,農村自建房倒塌造成人員傷亡的事件屢見報端。
2007年1月5日,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香煙寺村一戶居民修建新房,沒想到房梁突然坍塌,3人在事故中受傷。
2007年5月29日上午,通遼市一村民家新建的4間瓦房突然倒塌,在房內吃飯的60余人除一部分人跑出來外,其余被壓在廢墟中。此次事故造成16人死亡,29人受傷。
單就某個個案也許并不能說明什么,但在自然災害面前農村自建房暴露的問題卻顯得有些露骨。
2006年8月10日午夜,臺風“桑美”侵襲了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臺風中蒼南有2萬余間房屋倒塌,17萬多間房屋受損。其中重災村河尾?就有175間房屋倒塌。
事發后,溫州市政協主席蔣云峰帶領的救災慰問組來到蒼南金鄉鎮,對民房倒塌原因進行調查。實地調查的結果讓人震驚。在災難之前,當地許多村民誤認為,新建低層磚砌體結構民房非常牢固。從調查情況分析,這些新建房屋存在致命的結構缺陷:內部沒有設置縱墻,房屋的整體性差,縱向抵抗變形能力幾乎沒有。“桑美”臺風中,蒼南縣許多類似結構的房屋山墻頂層首先倒塌,隨后導致現澆混凝土屋面板斷裂,砸落在下部的樓蓋引起整體坍塌。
同樣,農村建房中存在的弊端也在一些地質災害中得到應驗。2003年5月,日本東北部仙臺地區發生了7級強烈地震,令人驚嘆的是,此次地震并沒有造成建筑物倒塌和人員死亡事故。相比之下,2004年10月19日,云南保山發生5.0級地震,有12人受傷、2萬多間房屋受損。2006年7月22日上午,云南東北部昭通市鹽津縣發生5.1級強烈地震,造成22人死亡、100多人受傷, 6000多間房屋倒塌,9000多間房屋成為危房。
震級相當,為什么所造成的破壞性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專家分析認為,這是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差異決定的。日本對房屋建筑質量要求很高,非常重視房屋的防震抗震設計。而中國新疆及云南等西部地區屬多震地帶,由于經濟落后,那里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較低,特別是在農村,基本無防震設計。
在農村,民居大多是自己蓋房,地方政府也沒有具體的抗震要求。因此,6.0級以下的地震就能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嚴重的情況。農民防震意識普遍薄弱,建房時幾乎無抗震措施,難免成為隱患。
據了解,1997年廣東佛山發生4.4級地震,造成1500多棟房屋受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7000多萬元。后經地震部門考察發現,受破壞房屋的建筑材料普遍較差,砌體黏合劑主要由黃泥、石灰砂組成,很少有水泥,基本無抗震能力。前些年內蒙古5.9級地震房屋倒塌和受損情況之所以比較普遍,正是因為當地牧民蓋房子不挖地基,在4個角打承重墻來固定房屋,墻體是土,外墻是磚。
此外,在農村由于建房引發的其他糾紛也屢見不鮮。湖南常德市漢壽縣楊家橋村部分村民修建的新房相繼發生倒塌事件,修房使用的是漢壽縣太子廟金江水泥廠生產的水泥,于是村民便懷疑水泥質量,電話通知廠方來兩名技術人員到現場采樣檢驗水泥質量。為獲得經濟賠償,倒塌房屋的屋主李某等幾十名村民與兩名技術人員發生爭執,竟將兩人當“人質”扣留。事發后,株木山鄉司法干警與分管政法工作的領導立即趕到現場耐心勸解,并表示愿意義務為村民提供法律服務,解決經濟糾紛,村民才釋放了這兩名技術人員。
有關資料表明,現階段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間,住房消費仍將是農民較大的一項支出。但是當前農村建房熱中存在的問題表明,相關主管部門要及時幫助和引導廣大農民從長計議。
三無施工隊何以受寵
農村村民自建房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修建過程中安全事故多。據了解,沒有正規的設計方案、匠人師傅不懂砂漿和混凝土標號、不懂鋼筋的制作和配比、部分建筑材料質量不高等問題是其中更令人擔心的隱患。村民自建房存在很多隱患和不規范之處:大部分沒有設計、沒有正規的施工隊伍,請幾個“土”師傅就把房子修起了,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日前,一位干了十多年泥工的劉師傅對記者說,他經常在農村為村民建房,但他根本沒見過哪家在修房時有正規的設計圖。他們都是按照主人的要求干活,主人說要咋個砌磚,要用多少水泥多少鋼筋,他們就咋個辦。而絕大多數主人一點也不懂建房知識。劉師傅說,有時主人也會征求他的意見,但他連小學還沒畢業就跟老師學泥工了,也只是憑自己的土辦法干的。他曾見到過“土”師傅在制作挑梁時將鋼筋綁反了,結果剛澆注好沒幾天,挑梁就斷了,幸好沒傷著人。
在談到農村自建房設計問題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專家楊健康顯得憂心忡忡:村民自建房前先進行設計的很少,大多是憑想象干,導致結構不合理或是有嚴重的質量問題;村民花光多年積蓄修起的房子,要不了幾年就很有可能成為危房。這些表面看起來沒有問題但確實存在質量隱患的村民自建房,一旦遭遇天災,后果不堪設想。按要求,房屋設計要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村民自建的房子,基本都達不到這個標準。
那么村民為什么在建房之初不做設計方案呢?記者了解到:一名村民要自建兩樓一底的房子,起初打算請某設計所設計,但一咨詢,得知要8000元設計費。該村民認為設計費太高,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請了當地的幾個“土”師傅按他們的經驗建房。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城市建房和農村村民自建房的設計費標準沒有區別,國家規定都是造價的4%~4.5%,而各設計單位的標準不是很統一。按每平方米5元計算,村民自建一套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需要1000元左右的設計費,但大部分村民仍然嫌貴。
設計費過高是村民不愿設計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不方便,農村的各個鄉鎮都沒有設計單位,村民要設計,只有到縣城去找人。
而大多數村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設計單位,或不知道設計單位在哪里,也不知道設計的重要性。
那么是不是有設計就可以避免建筑出現質量問題?楊健康分析,就算村民找設計單位設計了建房圖紙,但問題仍然難以解決——“土”師傅絕大多數都看不懂圖紙,設計圖如同廢紙一張。有了設計圖,還需要能看懂設計圖的人施工才行,這就需要自建房的村民請有資質的施工單位。但目前,有資質的施工單位幾乎都在城里掙“大”錢,誰都不愿意到鄉下去干小活。原因有幾點:一是村民建房零星,規模小,對于施工單位來說利潤�。欢谴蟛糠执迕竦慕ǚ康攸c交通不便,施工單位的機器難以到達,工人的住宿成問題。對村民而言,不愿找有資質的施工單位,則是考慮到成本問題。無疑,請“土”師傅要少花不少錢�?梢姡@些正是導致村民自建房安全事故和賠償糾紛頻發以及房屋質量問題的原因。由于存在這些隱患,一旦出了大的事故,建房村民和匠人都將難以承受。
據楊健康介紹,1997年的《建筑法》雖然對建筑的方方面面做了許多規定,但它的第八章第83條指出:“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筑和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筑活動,不適用本法。”法律上的不完善,使相關管理部門在監管工作中沒有恰當的執法依據,是造成工作困難的一個方面。
農村施工隊亟需規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專家楊健康,對農村建筑市場存在的問題表示擔心:這些問題已嚴重危害到農民的切身利益。首先,房主的損失首當其沖,用辛辛苦苦積攢多年的血汗錢,換來一座危機四伏的房屋,嚴重威脅著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其次,施工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施工隊沒有相應的安全設施,安全生產意識差,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特別是工人致傷、致殘、致死等情況,無法得到有效賠償,家庭就會陷入崩潰的邊緣。再次,增加社會負擔,為社會增添不穩定因素。
楊健康認為,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建房質量無人把關,沒有專門監督農村建房的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后果堪憂;二是村民建房缺乏常規意識,總以為房屋由誰建都一樣,更不知道建房還存在很大學問。三是施工隊臨時拼湊,均為三無型,即無資質、無圖紙、無專業技術人員。四是對施工隊的管理處于失控狀態。施工隊人員有活兒則合,無活兒則散。他們活躍在農村,市場很大,沒有專門的政府部門對其進行管理,任其自生自滅,危害極大。五是有關農村建房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導致在農村建房的施工隊鉆了法律空子,得以在農村建房市場上生存下去。
楊健康同時說,要解決農村建筑市場的現狀,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規范,特別是在施工隊資質、質量的監督檢驗、房屋的交付使用、法律責任等方面制定一些強制性、可操作性的規定,以利于有關部門明確職責,便于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在有關規定出臺前,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提醒農民加強安全意識,保障自己的權益:在村民申請建房時,提醒村民要找有資質和技術設備較為完善的施工隊施工;提醒村民與施工隊簽訂詳細的書面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政府有關部門可提供一些合同樣本,供村民參考,指導村民簽好合同;提醒村民房屋竣工后應由質檢部門驗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通過以上措施來有效地遏止農村自建房引發的諸多問題。
四川宜賓市珙縣孝兒鎮探索出的新模式可資借鑒——成立“村鎮建房協會”,對村民自建房進行有序管理。該協會是民間組織,為村民建房提供及時方便的技術咨詢服務,并通過協會組織提供經過專業培訓合格、取得工匠和技工上崗資格的人員為建房戶建房,并隨時進行現場施工技術指導;協助地方基層政府和建設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國家政策法規和科普知識的宣傳,加強規范個人建房及聯建房行為的有效監督管理,填補了地方基層政府建設編制專職人員不夠、行業主管執法部門在編人數有限所導致的不能全方位進行有效管理的空白。目前,這種方式已經取得較好的效果,正在逐步推廣。
楊健康說,農村村民自建房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管理和服務:一是要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要加強對農村建筑人員和隊伍的管理,并想辦法提高其素質;三是對村民加強質量意識的宣傳,使之能自覺地規范化建房。最根本的是各地方政府要想方設法讓村民更加富裕,只有村民更加富裕了,他們才不會因為經濟原因而放棄正規設計和有資質的施工隊伍,才會“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