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報道,今年4月起,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民政局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核查低保人員家庭經濟狀況信息,對于不符合低保條件的“騙保者”進行清理。發現一對低保戶夫妻名下擁有六處房產,404名低保戶擁有二套房。漫畫/勾犇

“最富低保戶”呂某目前的住所。新華社發
包頭市“最富低保戶”名下六套房
包頭市民政局核查全市低保人員家庭經濟狀況;一個區內8200多名低保戶中404人有兩套房
據新華社今年4月起,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民政局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核查低保人員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清理不符合低保條件的“騙保者”。核查過程中,大量“潛伏”在低保隊伍中的“富裕戶”浮出水面,其中一對低保戶夫妻,名下擁有六處房產。該住戶所在居委會主任稱,了解其家庭情況,但不知其房產狀況。當地民政部門對其做停保處理,正在研究是否追繳之前發放的低保金。
一個區404名低保戶有兩套房
“這次對包頭市所有低保對象的核查比對,目前已比對3萬多人,還有3萬人待查。”包頭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副科長郝瑞東介紹,核查比對工作結果令人冒冷汗。
“僅石拐區8200多名低保戶中,我們就查出404人擁有二套住房,估計還有‘漏網之魚’。”他說。
包頭市石拐區民政局副局長王建軍用“費力不討好”形容最近的工作。他說,核實低保對象個人信息需多部門配合,信息比對系統還沒全面鋪開,大量信息都需要手工核對,工作量非常大。在查出大量“騙保者”后,輿論讓他們倍感壓力。
包頭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郄仁說,由于城鄉居民財產核對平臺尚未建立,核查家庭財產,家庭收入情況只能靠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等傳統方式進行。雖然包頭市近年來實行了“一個大廳,聯審聯批”的申報制度,但仍無法避免“騙保者”混入低保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