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23日訊 新年臨近,人們開始忙著送舊迎新,一方面惦記著今年的進項,一方面算計著休假的天數,應該的支出。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對外公布的201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 2012年1月份元旦和春節放假天數共計10天,算上周末休息,1月份共可休息14天,這被網友戲稱“最具幸福感月”,旅游、聚會、購物都已列入日程。錢來的不易,要花錢的地方太多,該花的,不該花的,情愿花的不情愿的,每個人心里有一本賬;有錢花當然高興,錢不多有假期也高興啊!本網推出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網友會在假期因為人情被動花錢,四成的網友更希望假期有長有短岔開,每個月都有假。
中國網新聞中心、新浪微博投票近日聯合推出在線調查——“節日假期調查:別樣的生活,你打算怎么過?”。此次調查于12月9日上線,12月22日結束,分別就網友在節日中的幸福感程度、消費觀以及對現在節日放假安排的看法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調查。

關于“節日接踵而至,你準備怎么過?(見圖1)”,五成的人選擇趁年底好好放松一下,出去玩玩。17%的人選擇和親戚或朋友聚會,熱鬧一下。8%的人選擇平時太累,好好在家休息,同樣,也有8%的網友選擇工作忙沒有假期,正常上班或值班。
過節的時候,你的幸福感強烈嗎?(見圖2)對此,25%的人選擇一到過節就興奮,好好計劃。15%的人選擇過節就像趕場子,勞累不堪。45%的人選擇沒有特別的感覺,該干啥干啥。5%的選擇總是在節日等著被別人安排。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每天都處在忙忙碌碌中,更有不少上班族過著“單位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遇到假期,更多的人選擇出去旅游或在家休息,與親戚朋友聚會聯絡感情。然而,當下的不少年輕人越來越為節日里的人情禮數、相親飯局等種種“被安排”所煩惱,害怕過節,一個假期下來,變得勞頓不堪,漸漸的對節日也沒有了什么特別的感覺,讓本該快樂的節日變成負擔。

隨著百姓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的提升,節日消費市場日益顯現出巨大的潛力。“你在節日里的消費習慣是怎樣的?(見圖3)”調查顯示,25%的人選擇該花就花,花多少不計較。8%的人選擇有一個預計消費,會盡量控制。超四成的人認為經常會因人情而被動花錢。17%的人選擇開銷太大,有些吃不消。
“過年就是過錢”,長假似乎把辛苦攢了一年的積蓄全部“洗劫”一次。回家路費、置辦年貨、走親訪友、壓歲錢、朋友歡聚……無論哪種都避免不了消費。特別是趕上商家打折促銷,活動一輪接著一輪,而先漲價后再打折、購物返消費券這樣的消費誘餌,更是吸引消費者 “血拼”。近年來網絡購物漸成時尚,“全民瘋搶”的勢頭來勢洶洶,但下單容易收貨難,假貨殘品現象也時常發生,讓消費者很是頭疼。

節日假期歡快的同時,也會有一些讓人無奈的事影響過節的心情(見圖4)。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出境游大熱,價格飛漲。17%的人選擇出門遇春運,買票不容易。25%的人選擇旅游景點人員爆滿,訂不到酒店。8%的人選擇工作忙無法和家人團聚,很孤單。42%的人選擇假期太短暫,有些失落。
人們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對假期出游也越來越重視和普及,出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人們業余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節假日喜歡走出國門,看看國外的別樣風情,還要選選物品,滿載而歸。而節假日出行難,買票難也是每逢假期的老問題,機票、酒店的價格飛漲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顯得“心有余而錢包不鼓”,一些旅游景點更是人滿為患,讓大家的游玩好心情大打折扣。

關于現在節假日的安排是否合適的問題(見圖5),40%的人選擇假期要有長有短岔開,每個月都有假。35%的人選擇希望增加長假期,把小假期合并。13%的人喜歡零散的放假,不喜歡大長假。12%的認為現在的假期安排就比較合適。
2007年國家法定節假日進行調整,將“五一”國際勞動節調整為1天,增設清明、端午、中秋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并且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
調整后, “五一”大黃金周不見了,多出了與周末連休的“長周末”,各個“小黃金周”應運而生。隔段時間就有幾天的假期,讓很多人覺得生活有了盼頭,一下子輕松了很多,似乎假期變得更加充分了。但由于節假日兩邊周末往往要被“挪用”,也使得人們在節前節后不得不面臨多上幾天班的問題。有網友表示,不喜歡這種借周末放假的方式,節后綜合癥讓人疲憊不堪。還有網友表示,希望把小假期都合并成長假期一起休,更方便探親訪友,避開“十一”和春節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