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布新一代iPhone的蘋果,并非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除了要反擊來自同行三星(微博)隨時待發的專利訴訟外,更需直面來自環保組織的“毒蘋果”拷問。
繼今年一月發布《蘋果的另一面》后,近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達爾文、自然之友(微博)、環友科技、南京綠石等5家民間環保組織再次聯合發布了第二份蘋果公司供應商環境污染調查報告———《蘋果的另一面2———污染在黑幕下蔓延》,涉及多家供應商。
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蘋果的另一面》主要撰寫人馬軍日前表示,他已與蘋果公司的高管進行了技術性溝通,包括污染數據庫、蘋果對供應商的審核等問題。如果可能,11月初,中國環保組織將赴美與蘋果展開第一輪正式談判。
蘋果重污染樣本
在環境污染的調查中,蘋果的PC B (印制電路板)供應商之一、武漢名幸廠區就是典型樣本。
受日本地震影響,很多iPad 2生產訂單轉到了武漢名幸,而調查組在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廠區東側發現,隔著馬路和一個綠化帶,有一條通向南太子湖的150米左右的水渠,整條水渠都流淌著乳白色的液體。沿水渠,乘船進入幾十米外的南太子湖中。湖水也呈現灰白色,大量白色泡沫伴著一團團黑色漂浮物緩緩涌動,流向湖泊深處。由于南太子湖直接與長江相連,這些污水也將流入長江。
調查組把渠中的乳白色水體樣本送到武漢市洪山區環保監測站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水體中含有重金屬銅和鎳,其中鎳濃度為0 .223毫克/升,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標準限值0 .02毫克/升的11 .15倍;另經檢測發現,南太子湖與排水渠相連部分的底泥中,銅含量高達4270毫克/公斤,比長江中游主要湖泊底泥中銅含量高出56-193倍。
名幸電子位于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另外一家P C B生產基地,同樣也因污染嚴重,屢屢被列入當地污染企業黑名單。
作為蘋果供應鏈的受益者,富士康也是污染重災區———富士康太原工廠主要是給蘋果制造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外殼。環保組織調查發現,其在制造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外殼時,產生了大量廢氣污染。
“我們報告中的案例都是經過實地調研、委托專業環保檢測機構檢測,或者整理官方環保部門的公開信息等手段而成,具有完整的證據鏈條”。馬軍認為,像蘋果這樣在中國具有龐大供應鏈條的大型企業,應該有社會責任向公眾披露其供應商的環境狀況。
“蘋果的責任不容推卸”
面對環保組織的聲討,蘋果方面表示,“Apple承諾致力于通過我們的供應鏈管理推動最高標準的社會責任。我們要求供應商在制造Apple產品的時候提供安全的工作條件,尊重和關注他們的員工,并采用環保的制造流程。”
根據此前蘋果發布的《2011年蘋果公司的供應商責任報告》,大量的供應商被發現有重大環境違法行為,其中129個工廠中的80個去年沒有存放或妥善處理危險化學品;41個不回收或處置危險廢物,而按照法律的要求都應該處理;37個工廠未能監測和控制廢氣排放,不止10個工廠有廢水問題;63個工廠沒有政府主管部門要求的許可證,沒有文件審批的環境影響評估。
“從現有披露出來的信息可以看出,蘋果公司對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介入很深,完全具備把控2、3層供應商環保問題的能力。”馬軍指出,由于蘋果的關鍵績效指標只考慮社會責任,不考慮任何環境責任,因此大大削減了蘋果公司對供應商在環保方面的要求。“蘋果的責任不容推卸”。
馬軍說,供應商違規超標,罔顧環境和工人的健康,其目的在于降低成本,賺取超額利益。而公開材料顯示,蘋果作為立于產業鏈高端的賣家企業,在利益分配格局中占有絕對的優勢。據蘋果iPhone4的供應鏈利益分配分析發現,一部售價600美元的iPhone4,富士康等中國組裝企業,只得到每臺6.54美元的酬勞;而與此相對應,蘋果公司在每臺iPhone4上的獲利高達36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