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吸毒,卻被列入全國禁毒系統的吸毒人員名單,那么這個人會遭遇什么?對深圳的石女士而言,那就是一場“噩夢”。而直到現在,這場持續了四年的噩夢還沒有結束。
拿不到保險金 方知自己“吸毒”
2010年4月29日,戶籍黑龍江的石女士在深圳被確診為宮頸癌,但出院時卻沒拿到保險金。保險公司告訴她,她投保時隱瞞了吸毒史。因此按照免責條款,保險公司不承擔給付責任。保險公司查詢了全國禁毒系統后,打印了一張“吸毒人員情況登記表”交給她。
石女士這才知道自己居然“吸過毒”。這張登記表上,石女士的名字、戶籍地址、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一應俱全。表格右邊是她本人的半身照。照片上的她穿著件類似號服的背心,背心上除了她的姓名還有一個日期:2006年5月4日———根據情況登記表,這是石女士在黑龍江吸毒被抓的日期。
因為這張表格,保險公司拒絕向她賠付保金。
同時,石女士告訴記者,她曾想去香港,卻被告知不能前往;她曾想開餐廳,卻不能用自己的證件辦營業執照……回想起來,她猜測,種種坎坷遭遇可能都因為這張吸毒登記表。
身穿“號服”照片竟是電腦合成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石女士委托在黑龍江伊春的親友向當地警方查詢“吸毒記錄”的由來。當地民警翻遍2006年的辦案記錄,發現真相是:在一次演練過程中,她的資料被當做演練內容,輸入了公安系統全國禁毒信息管理系統。而登記表上她身穿號服的照片居然是電腦合成的!
去年7月15日,伊春警方為她出具了一份證明書。石女士遂在深圳市起訴保險公司,要求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30余萬元。去年11月1日,福田區人民法院一審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29萬余元。保險公司上訴表示很難相信公安機關會虛構公民的違法事實,并錄入全國系統。他們對“誤錄經過”提出以下質疑:
其一:如果真是“演練”,演練完畢,就該從網站上撤下,不可能長期保存未予刪除; 其二,2007年,全國禁毒信息系統建立。此前,記錄都是紙質或其他方式保存,建網后再錄入。從時間上來看,發生錯誤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三,全國禁毒信息系統中,石女士的信息非常具體詳細,還上傳了照片,如果僅僅是演習,完全沒有必要載明如此詳細的個人信息、合成如此逼真的照片。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雙方進行了調解,今年5月11日,石女士和保險公司達成了協議。保險公司向她支付29萬余元的保險金,后者不再向前者主張權利。
親友仍以異樣眼光看她
可石女士的噩夢還沒醒。
因為戴著頂“吸毒犯”的帽子,生意伙伴離她而去,交往甚密的朋友不再聯系,親朋好友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她。他們跟保險公司一樣,很難想象,沒有吸過毒的人,怎么就上了“全國禁毒系統”的黑名單?
雪上加霜,2011年2月,她又被檢查出患了乳腺癌。可保險公司在與石女士簽訂調解協議后,就退還了保險費,不再為她提供大病醫療保險。她決定追究伊春公安局南岔分局的責任。
5月20日,她通過律師,向伊春市公安局和南岔分局發出律師函,要求對方承擔責任,賠償精神和財產損失60萬元。
警方回應
禁毒大隊原負責人:
沒必要賠償要索賠找領導
記者聯系上伊春公安局南岔分局禁毒大隊原負責人石警官,他目前在伊春公安局刑警隊工作。
接到記者的電話,石警官表示很驚訝,說他們已經給石女士開了證明“事情不是解決了嗎?”
聽說石女士要索賠,石警官稱沒必要,當初是他的同事在進行禁毒系統演練時,錯誤地將石的信息輸入系統。不管這些記錄看起來多么逼真,但就是假的。接到石女士的投訴后,他們已將系統上的信息刪除了。
石警官表示,石女士索賠要找他們的領導。記者聯系南岔分局的相關領導,但截至發稿,仍然沒有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