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達芬奇家具以“出口一日游”欺詐消費者事件,沸沸揚揚已近一月,可查證和處理似乎至今進展不大。面對不斷的負面新聞,8月3日達芬奇公司方面再致公開信堅稱產品沒造假不退貨。緊接著,達芬奇的不退貨迎來上海遭起訴北京遭舉報的局面。然而,日前杭州買家起訴要求其退還貨款300萬并索賠70萬,卻遭到達芬奇拒絕。消費者投訴無門,造假者趾高氣揚。
杭州客戶要求退還300萬 達芬奇稱貨都沒發憑啥賠償
5月31日,魏先生又購買了326189元的CAPPELLETTI家具,雙方再次簽訂協議。根據魏先生的要求,達芬奇工作人員對家具的購買及擺放位置進行了設計,并向魏先生提供了設計方案,魏先生分四次共向達芬奇公司支付貨款共計3234849元。
魏先生還告訴記者:7月17日,杭州市工商局上城分局執法人員在達芬奇家具杭州店檢查時發現,店內大部分家具存在標簽標注不規范,除了價格外,對產地、產品原料等的標注都非常模糊籠統,涉嫌誤導消費者。
因此,魏先生認為達芬奇公司存在虛假宣傳及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在與自己簽訂《銷售協議》時涉嫌欺詐,故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撤銷銷售協議、達芬奇公司退還貨款3234849元,并賠償魏先生損失70萬元、由達芬奇公司承擔訴訟費。
針對魏先生的起訴,“達芬奇”堅持稱他們全部“卡布麗緹”(Cappelletti)家具均系在意大利制造并原裝進口至中國,從未就此虛假宣傳以及誤導消費者,也未向魏先生宣稱或承諾過“卡布麗緹”(Cappelletti)家具的原材料是白楊荊棘根,說公司欺詐是不能成立的■且,他們認為魏先生并未因簽訂《銷售協議》而承受任何實際損失,何來賠償的說法。
達芬奇上海遭起訴北京遭舉報
5日上午,首批達芬奇家居消費者向靜安區法院提交了訴狀。
據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仁正介紹,今天上午向法院遞交兩個訴狀的原告均為上海消費者,其中一人買了十幾萬元的家具,另一人買了二十幾萬元的家具。兩人均以達芬奇涉嫌原產地欺詐等為由,要求退一賠一。今天下午,另一名達芬奇消費者也將向法院提交訴狀,其購買達芬奇家具的金額在50萬元左右。
李仁正透露,下周還有一批相關案件將訴至法院。目前,有關案件仍在立案審查階段。
北京雙利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琳8月3日向警方舉報達芬奇。3日下午,由于同事劉琳要出差,陳永福作為其委托人,將《刑事舉報狀》遞交給朝陽分局經偵支隊。他們舉報北京達芬奇家具有限公司及CEO莊秀華,稱達芬奇涉嫌“虛假廣告罪”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要求公安機關依法對兩被舉報人涉嫌的犯罪行為立案偵查,并調查和收集相關犯罪證據。
業內人士稱達芬奇牟取暴利 完全無視消費者權益
日前,“達芬奇家具造假”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引發整個家居行業震動和反思,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櫥柜專業委員會會長、衣柜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姚良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達芬奇家具造假事件”充分暴露了行業內部分不法企業為牟取暴利,而完全無視消費者的權益、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也讓消費者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家居業存在的某些陷阱,開始變得理性消費起來,看重質量而不再過于看重“洋品牌”。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家居制造大國,有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家具出口329.9億美元,同比增長30.3%,出口總額占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一。,“達芬奇家具事件”所產生的深刻教訓和不良影響,值得櫥衣柜業反思,該事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企業自律、行業自律和國家執法監督部門監管的嚴重缺位,櫥衣柜業加強行業自律,刻不容緩。(據《三情都市報》)
達芬奇"危機公關"也有"密碼"?
在最近的《致媒體朋友的溝通信》中,達芬奇堅稱其所售意大利家具為原裝進口,不接受無條件退貨要求;甚至聲稱,目前沒有任何執法部門認定它存在造假行為;強調媒體報道都以“造假”為預設前提,他們無法接受。
這就奇了怪了:難道全國的媒體和廣大消費者都錯了,達芬奇蒙受了“不白之冤”情況當然并非如此。一篇題為《誰給了達芬奇“絕地反擊”的底氣》的新華網評一針見血地指出,達芬奇之所以敢于以攻為守,主要是吃準了中國消費者的“軟肋”——無人撐腰,不但監管部門缺位,更有消費者協會失語。當正義得不到伸張、法治得不到落實,消費者就必然投訴無門,造假者就一定趾高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