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公安機關聯合行動,破獲地溝油大案,一條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等六大環節的地溝油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利用 “地溝油”制售食用油大案告破,揭開了一條黑色產業鏈,一個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認的事實也被證實,有些地溝油確實流向了餐桌。
昨天,這條消息一直掛在各大網站的醒目位置,足以證明輿論對“地溝油”案的關注。公眾的內心也許很復雜:欣慰,警方正在用實際行動消除百姓對餐桌安全的憂慮;震驚,無良商家自己都不敢食用,竟然貼上著名品牌商標出售;當然,也有質疑。
“地溝油”何時出現已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掏撈、煉制這種黑心油已不是某一地的個別“現象”,且越來越猖獗。公眾的一大疑問是,對“地溝油”的監管為何如此虛弱?
問題的根本應該在于監管的短路。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按屬地監管,跨地區監管在不少地方基本變成誰都不管。在寧海粗加工,在濟南制成成品,運到鄭州銷售;各管各的,無法切斷這樣的產業鏈。徹底清除“地溝油”的唯一出路是,用上合力。 □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