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國標七月起實施
本報記者 丁燁
“慘!9歲男童今在北京一商場被自動扶梯夾住腦袋當場死亡”,昨天這條來自北京的消息在微博上被廣泛轉載,圍繞著“自動扶梯怎么會夾死人?”“9歲孩子怎么沒有監護人陪同?”等一系列問題,網友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那么上海的商場、大賣場、地鐵站等自動扶梯集中的場所又是否存在與北京這場慘劇相類似的安全隱患?
記者昨天現場走訪了部分超市大賣場與大型百貨公司,發現目前此類場所自動扶梯事故易發的“三角區”盡管懸掛著“當心碰頭”之類的警示標牌,但仍然有部分帶著孩子的顧客在乘坐自動扶梯時,任由孩子上下“穿越”。電梯專家表示,為了更好地規范自動扶梯乘坐安全規范,本市將于今年7月起執行最新的國家法規,屆時,所有場所的隱患“三角區”都將被陸續“堵死”,而類似輪椅、嬰兒車這樣的手推車,也將被禁止“駛”進自動扶梯。
(除署名外)
》上海走訪
警示牌?有嗎?好像沒見過
北京9歲男童發生的這場自動扶梯慘劇令許多上海家長“心有戚戚”,自動扶梯的安全問題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昨天,記者實地走訪了滬上一些商場與超市,發現確有不少商家使用的都是“剪刀式”設計的自動扶梯,一旦乘客將身子探出電梯,就有可能會被一旁逆向行駛的電梯底板碰到,而市民在乘坐時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識,也無形中增加了事故發生的概率。
“媽媽,快點!快點!”昨天,在南京西路梅龍鎮廣場,記者就看到了驚險的一幕。一個七八歲模樣的男孩率先登上了上行的自動扶梯,只見他一手扶著欄桿,隨即轉過身子,催促著“姍姍來遲”的媽媽,而在電梯運行過程中,男孩還不時在臺階上跳上跳下,看得記者不由心里一驚。“我覺得應該不會有什么事情吧,畢竟他也這么大了,自己一個人都能獨立過馬路了。”相比記者這位母親對于兒子“活潑”顯然是相當“淡定”,但是當記者提及北京一名9歲男童就是因為被自動扶梯夾住腦袋當場死亡時,這位母親立即大聲呵斥身旁的孩子,“你以后坐電梯一定要拉好媽媽的手,聽到沒有”。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如今各大百貨公司為了考慮顧客搭乘的便捷,基本都會設置一二臺“剪刀式”的自動扶梯,而針對可能出現的“夾人”“碰頭”事件,一般商家都會在兩部電梯交匯處的“三角區”懸掛一塊寫著“當心碰頭”的警示牌,但在記者的采訪中卻發現,僅靠這樣一塊牌子,能發揮的作用著實有限。“我從來沒有注意過有這樣一塊牌子。”“有嗎?我好像沒看到過。”……在位于東寶興路的世紀聯華超市,“剪刀式”自動扶梯的三角區赫然掛著一塊提示牌,但走過的顧客對此多是“視而不見”,僅一位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告訴記者:“我一般帶孩子出來都會告訴他,哪里要注意,哪里有危險。就像乘電梯,我也會指著牌子跟他說,當心頭,不能把手、身體伸出去”。
相比“剪刀式”的自動扶梯,上下平行的自動扶梯的安全系數是否就更高呢?在走訪中記者也注意到,雖然上下平行的自動扶梯不存在兩步電梯間的“三角區”,但電梯與樓層間同樣有著敏感的“三角區”,就如同太平洋百貨、港匯廣場這樣采用平行電梯的商家,同樣會在建筑物與電梯的交匯處掛上一塊“當心”標示。“我倒是沒想過頭會撞到電梯,怕的就是被相向而來的顧客撞到。”一位經歷了八佰伴跨年搶購的劉小姐告訴記者:“但凡商場搞活動,就是人滿為患,電梯就像是人體傳送機,大家都拿著大包小包,上上下下很容易碰到的。我就在促銷時,被一個抱著一臺微波爐乘自動扶梯下來的人撞到了,還好當時我站得穩,手又把著扶手,才沒出事。”顧卓敏
》北京商場事件回放
昨天中午12點左右,北京西單新一代商城一名9歲男孩因夾在自動扶梯扶手和樓板夾角處造成死亡。目前北京市公安、安監、質監、急救等部門正對事故展開調查,并認定事故責任,與死者家屬尚未談到賠償等具體問題。
據了解,該男孩是西單新一代商城一商戶之子,今年9歲,來自安徽,寒暑假才來北京玩。男孩的母親在事故發生時正忙于生意,無暇顧及孩子的舉動。商場五層一名售貨員回憶,她賣貨的地方靠近事發扶梯,事發時聽到有顧客呼救,才發現有孩子被卡住。“孩子的頭被卷進了五層到六層扶梯的夾角(三角區),當時一名顧客按下了電梯緊急停止按鈕。”
據《新京報》報道,昨天下午,新一代商場仍在正常營業,但事發扶梯已停運封閉。有關部門的調查人員多次來到事發點拍照取證,測量扶梯夾角以及扶手和天花板的距離。據記者了解,事發扶梯扶手與五層天花板間的距離約為十二三厘米。在夾角處,則懸吊著一塊“小心碰頭”的警示牌。夾角縫隙內,一小塊銀色的護板已經變形。
記者了解到,在新一代商場每部上行電梯的夾角處,都有這樣一塊提示牌,此外,每層的扶梯口還有“扶梯乘梯須知”,明示“兒童及其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員乘梯應有成年人陪同”。商場辦公室主任洪先生稱,除了提示牌和每層的巡視員,商場也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工作人員不能帶兒童上崗。
》專家解析
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安裝安全新規范
■懸掛式警示吊牌換成固定式吊牌■危險三角區強制安裝有弧形擋板■圍裙板縫隙須裝有防止事故毛刷■“禁止”手推車等進入自動扶梯■一旦發生事故,違反者將負全責
“剪刀式”自動扶梯存事故隱患
昨天本市特種設備領域的業內專家向記者透露,他已經看了北京這起事件的新聞,最大的感受是帶著孩子乘坐自動扶梯的家長一定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在乘坐過程中,“一定要拉住孩子,做好全程監督。”
“‘剪刀式’自動扶梯之間會有小于35度的斜面夾角,而扶梯與建筑物之間也存在夾角,這些危險的‘三角區’都是容易發生事故的區域,所以國標要求在這些區域都要有清晰的警示標識。一般大人對這些標識比較注意,而兒童則不然。所以我們業內一直在考慮如何完善自動扶梯的‘防剪切功能’。”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其實在自動扶梯上,不僅“三角區”是個隱患區域,在扶手下側的“圍裙板”與運動的梯級之間的縫隙也常常會發生事故。“夏天,一些女士會穿長裙,有時候位置站得不好,裙子會卡進這些縫隙之中,而后會發生很尷尬的局面,甚至發生跌倒事故,同時黃線外的這些縫隙也能很輕松地讓兒童的手指夾進去,如果孩子貪玩趴在扶梯上,就容易發生這樣的事故。”
而在一些地鐵站的出入口,自動扶梯的扶手外側不是建筑立面,而有一段與扶梯長度相仿的平整斜坡,一些貪玩的大人與孩子常常將這些斜坡作為“滑滑梯”來使用,這些地方也是最容易發生事故之所在。
新國標要求完全封死“三角區”
電梯事故頻發,是否意味著國內的電梯執行標準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呢?業內專家表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我國目前執行的標準與歐洲執行的標準是同步的,可以說,我國在執行標準上是始終緊跟歐洲標準的。此外,最新的國標GB16899-2011將在今年7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屆時,所有擁有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的場所都將陸續執行該新國標。它在內容上比現有的標準更注重乘坐的安全性。”
據記者了解,在即將啟用的這部最新版的《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中,對于自動扶梯的“三角區”將有一系列強制性“動作”。目前的所有懸掛式警示吊牌都將陸續更換成固定式的吊牌,強制安裝在所有自動扶梯設備之上,而所有規定間距之內的自動扶梯之間,以及自動扶梯與建筑物之間產生的危險三角區都將被強制安裝有弧形擋板,通俗來說就是“三角區”將被封死,即使乘客探頭也會因有阻礙而不會產生傷害。
對于自動扶梯與“圍裙板”之間的縫隙,新標也做出了規定。“在這些縫隙中,安裝單位必須裝有用于防止事故的毛刷。”
新國標中另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關于“手推車”的使用規范。根據目前的標準,對于嬰兒車、輪椅等手推車“駛”上自動扶梯并沒有強制性的禁令,但這一情況將在今年7月起逐步改變。據介紹,由于載人的手推車剎車系統并非為運送中的斜面而設計,此類車型很容易在傳送帶中發生重心偏差,從而給乘坐人與其他乘客帶來人身傷害,因此新標將“禁止”手推車進入自動扶梯以及自動人行道。“用嬰兒車的顧客若一定要乘坐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可將孩子抱起,當然我們還是建議乘坐無障礙電梯,確保安全。如果實在找不到無障礙電梯,可請具體場所的工作人員幫忙。”
當被問及如果違反“禁令”會有何種懲罰措施之時,專家表示,新規的出臺其實類似于“紅綠燈與穿馬路”的關系,“雖然國家并沒有明確違反規定會有什么懲罰措施,但實際上類似于‘紅燈時穿馬路’,一旦發生事故,違反禁令者將負全責。今年7月1日后,這些新標準也將以文字等形式陸續在上海各大商場等場所的警示提示標識上進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