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監局公布“鉻膠囊”首批抽檢結果 問題企業所有膠囊劑藥品停用 上午記者獲悉——
北京全市徹查膠囊劑型藥品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19日公布了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事件的第一批抽檢結果。在此前被媒體曝光的9家藥品生產企業中,共抽驗33個品種42個批次,其中23個批次不合格。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表示,暫停銷售和使用9家藥企所有膠囊劑藥品,待檢驗合格后方可銷售使用。
法晚記者上午從北京市藥監局了解到,北京即日起全市檢查膠囊劑型藥品。
抽檢結果
9藥企全部存在“鉻膠囊”
據了解,第一批檢驗主要針對媒體曝光的9家藥品生產企業,共抽驗33個品種42個批次,其中23個批次不合格。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檢驗結果表明,修正等9家藥企未按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組織生產,使用了不符合國家藥典標準的膠囊,產品質量不合格。
記者發現,此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鉻超標膠囊里,有的批次和此前公布的并不完全相符,新增的鉻超標膠囊藥品有修正藥業的酚咖麻敏膠囊、通化金馬產的斷血流膠囊和通化頤生產的炎立消膠囊。
其中,鉻含量最高的是通化頤生生產的炎立消膠囊,鉻含量為149ppm(百萬分比濃度,國家規定限量值為2ppm)。鉻含量超標了74.5倍。
國家藥監局表示,根據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和部分省食品藥品檢驗機構檢驗報告,已責成相關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對違法違規企業予以嚴肅處理。
處理措施
問題企業所有膠囊劑藥品停用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已責成企業所在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查封上述企業膠囊劑生產場所,責令上述企業立即召回檢驗不合格批次藥品,由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監督銷毀;暫停銷售和使用其所有膠囊劑藥品,待檢驗合格后方可銷售使用;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使用鉻含量超標膠囊生產藥品的企業依法嚴厲查處。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表示,經查實,浙江省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浙江省新昌縣華星膠囊廠、浙江新大中山膠囊有限公司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已責成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按照法定程序,吊銷上述企業的藥品生產許可證。
抽檢范圍
不會局限于9家企業
此前,就有業內人士表示,問題產品可能不止9家藥企的13個批次產品,隨著藥監局公布第一批檢測結果,印證了這個說法。
此前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廣州一家藥企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按照藥品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每采購一批藥品輔料都應當按批取樣、檢驗才能放行。而檢驗是需要成本的,企業不可能采購一批膠囊只用于生產一個批次的產品。
以該企業為例,每采購一批膠囊都是大約三個月的量,至少可以生產十個批次的產品。“也就是說,如果央視的調查屬實,那么有問題的肯定不止那13個批次的產品。”這名負責人介紹。
國家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各地都在嚴查膠囊藥品,抽檢不會僅局限于某一批次,也不會僅局限于這9家企業。
四川蜀中制藥有限公司
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盛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頤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長春海外制藥集團有限公司
青海格拉丹東藥業有限公司
丹東市通遠藥業有限公司
吉林省輝南天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被檢測出膠囊劑藥品鉻超標的9家藥企
北京落點
全市徹查膠囊 9藥企進“黑名單”
根據國家藥監局4月19日緊急下發的《關于查處部分藥品生產企業使用鉻含量超標膠囊行為的通知》(國食藥監電[2012]6號)等相關通知要求,市藥監局連夜部署,立即采取相關緊急措施:
啟動北京市藥品追溯系統查明,對于國家藥監局本次新近公布的9家企業14個品種23個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北京共有7個品種10個批次藥品在市場上有售。目前,市藥監局已要求各區縣藥監分局通知醫療機構、藥品批發企業、藥店停止銷售和使用問題批次藥品,并按照藥品召回管理辦法,監督企業做好藥品召回工作。
除公布的不合格批次外,對9家藥品生產企業所有膠囊劑型藥品,在全市范圍內全部下架,立即停止銷售和使用。
按照北京藥品招標采購相關規定,對參與招標采購的藥品企業加強資質審查。9家藥品生產企業全部列入招標采購“黑名單”,取消其所有品種在北京參加藥品招標的資格。
北京沒有藥用空心膠囊企業。
為了防范北京藥品生產企業膠囊劑型出現相關問題,保障廣大市民用藥安全,市藥監局已第一時間全面開展針對北京市藥品生產企業所有膠囊劑型品種的全覆蓋檢查,對如發現有從浙江等產地問題膠囊企業進購的膠囊產品一律停止使用;如發現已制成藥品的,責令召回,并對所涉藥品全部封存。
對全市所有生產膠囊劑型藥品企業采用的藥用空心膠囊進行抽驗檢測,全部實施核查,發現不合格產品嚴厲依法查處,杜絕問題膠囊藥品流向市場。
市藥監局目前已在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和北京藥學會網站開通有關膠囊安全使用知識的專題網頁,歡迎廣大市民瀏覽。
本版文/記者 王婷婷 趙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