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演員價格月月創新高時,影視圈的導演、制片人口誅筆伐,大有群起而攻之的氣象。客氣地說,影視行業集體為演員打工,危言聳聽者預言,片酬的泡沫越吹越大,影視圈就快崩盤啦!按這樣的邏輯,明星無疑是罪魁禍首,然而,在市場經濟規律下,明星片酬憑什么猛漲?誰在為明星片酬買單?又是誰吹起了影視圈虛假繁榮的大泡沫?時隔一年,影視行業似乎隱約聽到“崩盤”的腳步聲近了,首先捅破泡沫的并非明星,而是視頻網站。
單集從幾千元炒到幾百萬
在過去的三年里,隨著視頻網站的大規模發展,影視劇視頻版權因被搶購而飆升至天價,今年,這個泡沫破了。上周,數字版權交易整合平臺盛世驕陽聯合央視網、優酷網、新浪視頻、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樂視網、愛奇藝(微博)等40多家視頻網站和影視出品公司一通發起倡議,引導網絡版權價格合理回歸。盛世驕陽宣布帶頭對其2012年度分銷的1000集電視劇視頻版權降價到2010年標準。從2009年到2011年,影視劇的新媒體(視頻網站)版權的價格經歷了三級跳,單集平均價格從不過三四千元漲到2010年的15萬,在最為混亂的2011年,視頻版權幾乎一天一個價,最終飆升至“天價”,單集200萬。幾大視頻網站競價搶購電視劇視頻版權和獨播資源,帶動電影視頻版權跟風上揚,電視臺也被迫提高收購價,從單集80萬到突破單集200萬。
視頻網站只認明星臉
視頻網站以資本運作方式進入影視行業,作為外行人,明星臉是最容易做出價值判定的生產要素,因此,影視制作公司在影視網絡版權飆升的過程獲益不多,明星才是稀缺資源。演員片酬攀升的速度不輸視頻版權,除了大明星,大批二、三線演員片酬大幅上漲使得影視劇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為一部好戲找到合適演員也越來越難。
新版《西游記》出品公司,慈文傳媒集團總經理魏麗麗坦言過去的兩年影視公司在視頻版權天價面前,先興奮后惶恐,“一部戲不知該開多少價賣,比如你開到50萬,還會被罵傻,因為開得低了,一兩個月就能翻番了。但開得太高,視頻網站真能負擔得起嗎?”此外,大部分視頻網站在把大筆資金投入版權競爭的同時并沒有找到區別于電視臺的新媒體盈利模式支撐,換句話說,都處于賠本賺吆喝階段,期盼著苦熬到競爭對手資金不足,再幾家壟斷重新整合資源和市場規則。從去年最后一個季度開始,視頻網站開始拖欠購片款,影視公司痛苦地發現,應聲而漲的演員片酬沒有絲毫松動,但版權價卻成了賬面上的數字。因此,對于視頻網站聯手提出的“降價倡議”,影視公司十分支持,魏麗麗就表示:“去年的非理性是一種痛苦,我們不喜歡價格大起大落,而希望能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內。”
視頻網站為上市而炒作
今年,優酷網和土豆網合并是視頻網站資源整合的開始,去年大手筆購劇的搜狐視頻前兩個季度持幣觀望,一些試圖靠低買高賣賺分銷利潤的視頻網站遭到同行抵制,沒能得到如期回報。今年的熱播劇《甄嬛傳》因此成了惡性競爭的犧牲品,樂視網去年2000萬購入76集《甄嬛傳》視頻版權,在當時已是高價,但去年下半年,熱門電視劇單集價格已超百萬,以此標準,以《甄嬛傳》的熱播程度而言,市值應不低于7000萬。然而,當樂視網試圖以市價分銷時,卻遭到同行聯手抵制,最終,幾大強勢網站放棄該劇,《甄嬛傳》僅在幾家小網站上傳播,這對電視劇制作方而言,無疑是一種損失。顯而易見,今年開始,熱播劇對視頻網站的吸引力在減退,成本控制是首位。
對于三年來的速漲速跌,中國版權協會會長朱永德認為,視頻版權和昔日音像版權的情況如出一轍。他說:“我想到了數年前電影《英雄》的音像版權炒到1700萬,怎么可能收回成本呢?最后逼得版權方自己去賣盜版。合理的價格取決于三個因素,傳播者有利潤,受眾能承受,權利人有收益。”行業專家分析,視頻網站去年大多要上市、做業績等,抬高版權收購價格的行為帶有很大程度的炒作性質,實際營收根本無法支撐龐大的成本壓力,價格下降甚至部分網站倒閉是必然的。2010年到2011年視頻網站流量營收能力增長110%,也就是翻倍,但影視劇版權價格以10—15倍遞增,其間巨大的泡沫顯而易見,因此,現在的價格還遠未到底,今年下半年仍會繼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