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糕緣何不漲價便瘦身
□本報記者 張碩 實習生 佟宇嘉
時值入夏,氣溫不斷升高,各式冷飲銷售又進入了一年中的銷售旺季。但是,記者通過采訪發現,冰糕價格近年來連續上漲,很多0.5元的冰糕也不斷告別市場,一些雪糕價格雖然沒有上漲,但“體形”明顯變小。然而面對這樣的現象,生產廠家卻表示非常無奈,并未獲得巨大利潤。這種“怪事”看似匪夷所思,其實冰糕漲價背后存在多個推手。
●記者調查
冰糕普遍存在漲價“瘦身”現象
記者走訪省城多家冷飲銷售攤發現,與去年相比,今年不少品牌冰糕普遍漲價0.5元,即便沒有漲價,個別品牌冰糕玩起了“瘦身”,疑似變相漲價,而濟南本地產的“爽”在市面上卻很難見到了。
5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山大路科技市場附近的冷飲攤,看到冰柜里雜亂的擺放著數十種冷食。“去年‘伊利四個圈’1塊5,現在賣到2塊了,漲了5毛錢�!闭谫徺I雪糕的市民尹女士告訴記者。
隨后記者走訪多家冷飲店了解到,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漲所致,零點咖啡、蒙牛蒂蘭圣雪、伊利大布丁等冰糕價格普遍上漲0.5元。統一銀座經二路店附近的一家冷飲店的店主表示,原料上漲是冰糕漲價的主要原因,去年售價為3.5元一包糖,今年已經漲到了5.5元。
“明漲價、暗縮水”的現象在冷飲市場隨處可見,許多商家不堪成本壓力,在生產雪糕環節大玩“減肥”伎倆�!啊G色心情’今年換了新包裝,凈含量由去年的75克減到了71克,少了4克。”細心的市民徐女士向記者抱怨。不僅如此,記者在走訪中還了解到,“爽”零售價為0.5元,本來零售價格就低,批發價卻每箱價格上漲1元錢,由于利潤空間有限,目前在省城冷飲攤上已經逐漸開啟“隱身”模式了。
勝利大街一家超市的店主坦言,蒙牛酸奶冰糕的批發價是1塊2,零售價是1塊5,除去電費,基本沒多少利潤。隨后記者走訪了多家冷飲店發現,下游經銷商對于冰糕的零售定價并不一致,這支批發價為1.2元的蒙牛酸奶冰糕大多被賣到2元錢。另外,大多數冷食都普遍存在漲價或“瘦身”現象。
●企業表示
漲價主要因為成本上漲
帶著冰糕價格上漲的種種疑問,記者走訪了群康集團、君樂乳業等一些本地冷食企業發現,目前濟南冷食企業存在招工難、原料價格上漲以及運輸成本壓力增大等一系列困境。相比人工成本來講,原料價格上漲是導致整個冷食行業價格上調的主要原因。
對于冷食價格普遍上漲,濟南群康集團董事長于宏昌做出了這樣的解釋。在2009年冷食行業一線員工的基本工資在1300元/日-1500元/日之間,而且招工方面并沒有存在多大困難。而今年冷食行業一線員工的基本工資維持在2300元左右,優秀員工一月甚至可以拿到2500元以上的工資。濟南君樂乳業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正也表示,我國冷食行業人工成本連續3年每年漲幅大約在15%-20%,個別工種漲幅甚至在30%左右,這是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了解,這些年造成工人工資上漲原因除了物價飛漲之外,更來自人們就業選擇中的心理問題。于宏昌對此做了進一步的說明,一方面,大學生對于外出務工存在抵觸心理,大部分學生不愿從事一線工作。另一方面,隨著農村稅費優惠政策的深入實施,許多農民更傾向于自己創業,導致原來一線工作主要群體大幅度的削減。
然而企業所面臨的難題不僅如此,原材料價格上漲成為導致產品價格上漲更大原因。“其實,如今的冷食市場已大不如往年,記得10年前一只0.5元的冰糕利潤起碼還有0.15元,而現在連0.05元也沒有,有的0.5元價位的品種甚至是賠本賺吆喝�!蓖跷恼蛴浾咛寡�,蔗糖是冰糕的主要原料之一,2002年的價格為1900元/噸,6年后就漲到3800元/噸了,今年更離譜竟突破了7000元/噸,10年間價格翻了3倍多。而企業在面臨這樣問題的時候,往往只能選擇漲價或者產品“瘦身”的辦法解決。
于宏昌告訴記者,“冷食的另一種主配料奶粉,雖然不像蔗糖屬于期貨類存在各種不穩定因素,但是也因為近年來國內奶粉的食品安全問題,漲幅不小�!睋私�,現在國內市場上的奶粉60%來源于國外,由于兩年前的“三鹿”事件,使許多消費者都開始傾向于購買進口奶粉,這使奶粉的進口價不斷攀升。“兩種主要配料均大幅度上漲,如果不漲價或者開發新產品,企業只能面臨破產�!�
此外,如果有細心的消費者可以發現,冰糕的價格一般都是以0.5元一個檔次分成各個價位,行業內這種不成文的規定也限制了冰糕漲價只能以0.5元為單位上漲。王文正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這種傳統行規,原本0.5元一支的冰糕,再漲0.2元錢有時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但冰糕只能0.5元一個價位的上漲,使企業在產品的價格定位上非常為難。”舉一個例子,“夏君樂小布丁”一直是0.5元/支,由于常年出售已經擁有了一些客戶群體,但如果一下子漲到1元/支,肯定就少有人問津了,但如果不漲價,也只能不賠不賺。零售商作為中間環節,由于同樣的利潤壓縮,也不愿意出售這類冰糕。所以,廠商已經開始限量生產這些“賺不到錢”的雪糕,這也就是0.5元冰糕相繼消失的原因。
●專家觀點
消費者不能只看價格
有相關業內人士認為,冷食價格上漲問題之所以受消費者關注,不僅因為人們夏日生活離不開冷食冷飲,更由于在選擇產品,尤其是選擇新產品的時候大多最直觀的是價格的選擇,認為價格越貴質量越好。而國內品牌往往都是走低端路線,價格定位低,往往0.5元的價格一上漲便是50%甚至100%的漲幅,難免更受關注。然而,國內冷食品牌若要占領高端仍需要一個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
據了解,自90年代末開始,雀巢、和路雪、哈根達斯、DQ等國外冷食品牌便大量涌入國內,隨著城市街頭巷尾的大肆宣傳,順利占領中高端市場。在十幾年間,消費者也隨之形成定式思維,多數認為國外的就是最好的。而國內品牌由于成立時間短,營銷模式不健全等原因,只能先占領低端市場,再逐漸挺進中高端市場,與國外大品牌形成競爭。而若要在同一檔次競爭,則首先需要抬高“身價”,所以有些企業產品跟風漲價也便解釋通了。
也有相關專家認為,企業的這種穩步漲價做法來自于企業本身的謹慎。如同伊利、蒙牛這種全國性品牌,甚至如群康、夏君樂這種地方性品牌,其實自身在生產方法和制作工藝上都已達到國外一線冷食品牌的標準。但如果盲目推出新產品與之競爭,隨之也會增加設備更新、技術開發和宣傳推廣等方面的費用投入,很容易使企業顧此失彼,最后即沒有突破高端市場,又失去了原有的低端市場,直接導致企業的破產。然而,采取穩扎穩打路線,使消費者慢慢接受其產品漲價的現實,可以使企業在市場中進退自如,也可以使產品開發方向隨機應變。
●行業協會
產品熱銷靠創新
在《2012年濟南市冷食行業發展報告》中指出,我國的冷飲產量和銷售收入仍然呈增長之勢。2011年我國冰淇淋產銷量達到了348.39萬噸,人均消費量2.48千克,累計銷售額達到了791.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
面對如此大的冷食市場,對于一些中小型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會長閆世春對冷食行業的發展非常樂觀,“本地企業想提升量,靠創新消化各種上漲成本的同時,還要靠走精品高端路線�!逼鋵�,在一定的程度上,雀巢“笨NANA”冰糕的熱銷也給予了很多企業以啟示,炒作宣傳、營銷模式是一方面,而產品創新更是企業的基礎。
王文正表示,在他看來國內和國外之所以走的路線不同,原因消費者對冷食的理解不同。起初國內的“老冰棍”原料只有水、白糖和檸檬酸,目的也是出于最原始的解渴、降溫。這是中國冷食的傳統不應摒棄,更應該將這種理念推廣下去,回歸傳統也是一種創新。據他統計,在省城濟南,仍有大多數消費者懷念老式冰棍的那種味道,仍然具有龐大的消費群體。
在于宏昌看來,現在大的企業都在研究純天然的東西,綠色健康的食品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今年他新推出了群康牌“小冰郎”系列家裝冰淇淋產品,“純天然、零添加人工合成色素”,主打“健康”品牌,引導綠色消費。自3月份投入市場以來,反饋非常好。
閆世春告訴記者,產品的價格是由其品質決定的,優質優價才是社會普遍接受的規則,“產品無論在哪個方面的創新都是一次勇敢的嘗試,這種精神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濟南本土品牌要敢于跟世界一流的產品競爭,只有這樣才能在全世界、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也才能在山東市場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