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商報記者 陳美壽
昨日,本報以《網絡“神藥”疑云重重》為題報道了一種在網絡上熱賣的藥品“牛頭牌通血丸”,包裝顯示臺灣生產,條形碼卻是香港制造,商標號是內地注冊。“牛頭牌通血丸”有臺灣版,還有香港版,那么這種藥在香港究竟存不存在?深圳商報記者特意前往香港調查,發現香港確實有合法注冊的“牛頭牌通血丸”,但是生產廠家直言是在“內地生產,香港分裝”。
地址假冒:樓就5層高,公司在9樓
在內地一些售賣“牛頭牌通血丸”的網絡賣家網頁上,還有不少標注是香港的醫藥公司,并留有香港的地址和電話。在一家稱為“永豐醫藥貿易(香港)有限公司”的網頁上,記者看到該公司在香港的地址為“香港灣仔軒尼詩道501~503號大華商業大廈9樓”。其網頁在線客服之前在與記者的對話中表示,可以到上述地址現場購買“牛頭牌通血丸”。為了驗證這一說法,記者找到了香港大華商業大廈。
記者看到,軒尼詩道501~503號確實為大華商業大廈。但是,大廈的一樓是商鋪,樓上則為“周生生證券”的辦公場地。大樓里一位正在做清潔的阿姨告訴記者,這棟樓里根本沒有記者要找的這家公司。對于記者要去的9樓,這位阿姨笑著表示:“這棟樓最高就5樓,哪里來的9樓呢?”
記者在“永豐醫藥”的網頁上也看到,其留有公司電話“1316991XXXX”。但記者查詢該手機號的歸屬地發現,它竟是深圳的聯通號碼。
市場銷售:售價差別大,說法不盡同
香港的藥店里是否有“牛頭牌通血丸”銷售呢?
記者首先來到了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28號的龍城大藥房。在內地赴港購物的人群中,龍城大藥房是知名度較高的一家藥房。當記者詢問龍城大藥房藥品柜工作人員“有沒有牛頭牌通血丸”時,工作人員明確地回答“沒有”。他表示,“這里從來沒有賣過這種藥。”
就在旁邊加拿芬道的一家金英化妝藥房里,記者卻見到了“牛頭牌通血丸”。記者留意到,其標明的是“大安制藥廠”,而不是“臺灣高雄大安制藥廠”。記者以80港元/盒的價格購買了一盒。仔細察看其外包裝,不難發現與記者之前通過網絡購買到的“臺灣高雄大安制藥廠牛頭牌通血丸”區別很大,且每盒的劑量也不同,網絡購買的是60粒裝,而香港買的是80粒裝。工作人員表示,香港的“牛頭牌通血丸”只有80粒裝的。
記者在走訪香港尖沙咀、灣仔的一些藥店時也發現,其售賣的都是“大安制藥廠”80粒裝的“牛頭牌通血丸”,但售價卻相差很大。在尖沙咀加拿芬道的一家“長裕藥房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這種藥品是臺灣生產的,在香港分裝,售價為98港元/盒。在銅鑼灣時代廣場附近的一家藥房里,同樣的一盒“牛頭牌通血丸”,標價128港元。
藥廠探訪:現場不賣藥,網絡假藥多
根據在香港買到的“牛頭牌通血丸”外包裝盒上的制造商地址,記者當天也找到了位于香港仔黃竹坑道40號貴寶工業大廈15樓D室的大安制藥廠。
在該大廈的15樓D單位門口記者看到,其門上分別掛著“大安制藥廠”和“聯合制藥公司”的招牌,而不是中國商標網上查到的注冊號3868541的申請人“聯合貿易公司”。
透過大門玻璃記者看到,大安制藥廠里面堆滿了“牛頭牌通血丸”的紙箱,有工人正在推運紙箱。記者以想在藥廠購買“通血丸”的內地游客的身份進入聯合制藥公司,一位名叫黃燦威的負責人接待了記者,名片顯示其是香港中成藥制造批發商會的理事。
記者表示,在內地網站上查到有“牛頭牌通血丸”,不明真假,所以特意來香港找大安制藥廠,并想購買一批藥品。黃燦威表示,這里確實是大安制藥廠,但現場不能銷售藥品。“其實一直都有很多內地游客找到這里想購買‘牛頭牌通血丸’。”他說。黃先生向記者推薦了一家位于香港上環永樂街的寶盈藥業,他表示,在那里賣的“牛頭牌通血丸”肯定是他們生產的正品。
對于內地網站銷售的“臺灣高雄大安制藥廠牛頭牌通血丸”,黃燦威表示,“這些都是假藥,而且我們也知道,實在是太多了,千萬不要相信。”香港的大安制藥廠為什么沒有申請通過正規渠道進入內地市場呢?黃燦威很是無奈地表示,“其實我們至少早在8年前就開始申請進入內地銷售,但香港的中成藥要在內地獲準銷售,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黃燦威透露,他們生產的“牛頭牌通血丸”其實主要是面向越南等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銷售,而且銷量非常好,一度是供不應求。在他的名片上,記者看到了他們設在越南辦事處的聯絡方式和地址。
產地揭秘:牌照申請難,生產在內地
香港大安制藥廠的“牛頭牌通血丸”就是在這里生產的嗎?黃燦威的回答卻讓記者大吃一驚:“這藥品其實是在內地生產的,在這里分裝。”但具體在內地哪個城市生產,黃先生拒絕透露。
香港產的藥品為什么會跑到內地去生產?黃先生表示,雖然大安制藥廠在香港是合法注冊的,但因為沒有獲得“生產牌照”,所以沒在香港生產。“香港有幾百家中成藥廠,但擁有生產牌照的只有8家。因為申請這個牌照是非常之難的,不是你生產的藥品好就可以,它還要審核你的資金、管理、技術人才配備和產品質量保證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他說。
之后記者通過查詢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得知,黃先生口中的“生產牌照”,其實是一種“GMP制造商證明書”。根據香港《中醫藥條例》第133條規定,領有中成藥制造商牌照的制造商,“可向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轄下的中藥組申請制造商證明書,證明其在制造中成藥方面,并在品質控制方面,依循優良的規范”。
而在香港的中成藥制造商名錄中,像大安制藥廠這樣擁有中成藥制造商牌照的企業共有295家,擁有“GMP制造商證明書”的只有和興白花油藥廠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余仁生(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康恩堂制藥廠有限公司、位元堂藥廠有限公司等8家。
一家香港的藥廠,為什么要跑到內地來生產藥品?大安制藥廠的黃燦威所說是否屬實?為此,記者日前也書面采訪了香港衛生署。香港衛生署的回復證實,在香港注冊的中成藥“牛頭牌通血丸”的注冊持有人“大安制藥廠”,“目前持有有效中成藥制造商及批發商牌照”。
香港衛生署新聞及公共關系組在給記者的郵件回復中表示,根據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制定的中成藥注冊有關要求,所有中成藥必須經其下轄的中藥組注冊,方可進口、在香港制造和銷售。此外根據香港《中醫藥條例》的相關規定,在香港違法銷售、進口或管有未經注冊的中成藥,最高可處罰款港幣10萬元及監禁2年。《中醫藥條例》還規定,在香港從事中成藥制造或批發的中藥商,必須領取由中藥組發出的中成藥制造商牌照或中成藥批發商牌照,方可經營業務。
深圳商報記者 陳美壽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