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佛山訊 ( 記者 葉錦宇 通訊員 凌蔚) 昨日,佛山市禪城區經營食品加工廠的周某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出庭受審。 經查,在周某的調配下,兩三成豬肉配上雞肉可以變成十足的“豬肉”,豬肉片加入豬血以及小蘇打等添加劑,瞬間便成了“魔法牛肉”。據周某供稱,其生產的不合格產品,通過其在禪城區石灣富源市場的檔口大量外銷。經核查,從2011年4月12日至今年2月19日,其銷售的偽劣肉品達85萬多元。
便宜雞肉變貴價豬肉
經審查查明,2011年4月,周某從他的大哥那里接手了位于禪城區石灣番村6巷3號的食品加工廠。周某批發一些比較便宜的新鮮母豬肉和速凍的豬俐、駝峰肉、雞胸肉,以及大頭魚肉,運回加工廠冷凍存放。接他每天就拿出一部分肉類進行加工。
據周某稱,他將豬肉去筋后,以豬肉三成,雞肉七成的比例放進打肉機內打成膠狀,然后添加味精、糧、鹽、蘇打粉等添加劑攪拌,最終便宜的雞胸肉變成了豬肉膠。
他還將豬肉切片和雞肉切片按照8∶2的比例,添加上述添加劑后,拿到肉菜市場的檔口當作豬肉片出售。周某稱,添加蘇打粉是為了讓豬肉比較耐存放和顏色看起來比較新鮮。
周某還說,他將買回來的瘦豬肉切成片后,加入豬血、碳酸氫鈉(小蘇打)、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添加劑后攪拌均勻,這樣加工出來的豬肉片看起來比較鮮紅,顏色和牛肉差不多,“我平時就將這些由豬肉片加工成的‘牛肉片’拿到檔口出售,每斤可以比豬肉片多賣1塊多”。
偽劣肉品銷售額達85萬
經查明,從2011年4月至今年3月22日,周某在出租屋內違規使用添加劑主要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
,其中特別是苯甲酸鈉,雖然有防止變質發酸、延長保質期的效果,但用量過多會對人體肝臟產生危害,甚至致癌。根據GB2760—1996國家衛生標準規定,在肉制食品中不得使用苯甲酸鈉。
案發后,民警在周某的出租屋內查獲大量的豬肉膠、雞肉片、豬肉片、牛肉片及用塑料袋包裝好的雞肉、化學添加劑、鹵料及送貨單。經佛山市質量計量監督檢測中心鑒定,查獲的肉品均是不合格產品。據指控,從2011年4月12日至今年2月19日,周某銷售的偽劣肉品金額達人民幣856932元。
昨日上午,佛山市禪城區法院對周某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案件進行審理。法庭上,周某表示認罪,但他認為自己是自首,在具體認定的銷售金額上也有異議。法院將擇日宣判。
“造肉戲法”1
豬肉+雞肉=豬肉膠
周某將豬肉去筋后,以豬肉三成、雞肉七成的比例放進打肉機內打成膠狀,再添加味精、糧、鹽、蘇打粉等添加劑攪拌,最終便宜的雞胸肉便成了豬肉膠。
“造肉戲法”2
豬肉+雞肉=純豬肉片
周某將豬肉切片和雞肉切片按照8∶2的比例,添加添加劑后當作新鮮豬肉片賣。
“造肉戲法”3
豬肉片+豬血+多種添加劑=牛肉片
周某說,他將買回來的瘦豬肉切成片后,加入豬血、碳酸氫鈉(小蘇打)、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添加劑后攪拌均勻,這樣加工出來的豬肉片看起來就比較鮮紅,顏色和牛肉差不多,“我平時就將這些由豬肉片加工成的‘牛肉片’拿到檔口出售,這些‘牛肉’可以比豬肉片每斤多賣1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