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8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有史上最嚴"限抗令"之稱的衛生部新規《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自8月1日正式實施,已經一周時間了。此規定中把抗菌藥物應用做了分級管理,按照辦法要求,金霉素、氯霉素等含有抗生素的眼藥水以后也需要醫生的處方才能購買。
不過現在即便是"史上最嚴"的"限抗令"仍遭到國內部分藥店的無視,變著法兒賣藥。有人戲稱,"限抗令"這道"緊箍咒"是降得了醫院,降不住藥店��!
患者:買過,感冒發燒之類的只需要向藥劑師描述一下癥狀然后就直接買到了,如果是大病的話肯定還得去醫院,如果是一般的感冒發燒什么的不用。
患者:有一次我爸平時吃的藥吃完了,我媽就說你去再買一盒,也沒給我處方什么的,我就屁顛屁顛出去了,到了藥店人家說這是處方藥,而且今天我們的藥師也不在,不能賣給你,然后我當時覺得特別委屈就哭了,人家一看我哭了,估計我也不是釣魚,想了想還是賣給我了。
沒處方也能買處方藥,這樣的現象在其他地方又是怎樣的?留學美國的馬曉捷告訴我們,出國前她自己大包小包帶了不少處方藥,就是因為在美國藥店開藥實在太麻煩。
馬曉捷:你如果去藥店的話他的處方藥是不會給你擺出來的,你所有能看到的藥都是非處方藥,不管多大藥店它里面消炎藥之類的你都不會找到,比如你有一個特別嚴重的感冒,到醫生那邊首先得預約,預約之后去那邊看,他為了排除你所有一切可能,先做了一個非常非常全的檢查,花了很多錢,他會跟你這么說,你這個嗓子有可能沒有厲害到某種程度,我只會給你開一些比較輕的藥,還沒到處方藥的程度,吃完之后,發現很長時間沒有用了之后,再過去找他,他沒準給你開處方藥,但是我覺得與其那個時間,不如像我們從中國帶了處方藥過來,所以就自己吃基本上都好了。
馬曉捷到英國旅游后發現英國就比較容易買到,沒有美國這么"麻煩"。
馬曉捷:我覺得英國那邊松一點,比如說我當時在愛丁堡時病的特別厲害,但是愛丁堡那邊是處方藥跟非處方藥都能在藥店里面找到,而且他們每個藥店會配一個稍微高一點的醫藥師,他會判定你的病已經病到什么程度給你做一些非常簡單的檢查,因為他們好多藥店里面會抽血或者一些設備,然后他們會判定你病到什么程度,相比于美國的話,你要取這種消炎藥的話會稍微容易一點。
僅僅一條海峽之隔,法國比英國的情況可是差別不小。在法國里昂生活的徐小姐說,盡管法國對藥物的使用規定得很細,但說到底,還是事在人為。
徐小姐:幾位在國內的朋友托我在法國給他買葉酸,葉酸這個東西它是有分類的,有一些屬于保健品,有一些是屬于藥品,作為藥品的葉酸不僅僅是用于孕婦的預防保健,也有的是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療,所以一般來說它是要求患者本人出現藥店里面,或者患者本人咨詢過醫師,但是當時我也不知道這個情況,我就到藥店里面去找到店員說,我要幫我朋友買葉酸,然后這個店員先是指給我一些葉酸的保健品,我跟他說你能不能賣給我正兒八經的葉酸,他就猶豫了一下神神密密的問我說,你這個朋友他本人是在法國嗎?我他在中國,他又猶豫了一下就扭扭捏捏的走進了他們的藥店的倉庫,拿出了葉酸交給了我。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日本人在處方藥問題上是否會延續一貫的作風?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特約記者黃學清這樣介紹。
黃學清:在日本沒有處方是買不到處方藥的,如果藥劑師在沒有確認處方的情況下給患者配藥是非法行為,經常有些外國人希望買到日本的處方藥,但是如果不到日本去看病那就是不可能的,曾經發生過偽造處方的現象,這在日本是犯罪行為,會受到法律追究。日本從90年代開始醫藥分家,所以現在基本上都是醫生買好藥方,患者到醫院外的藥店用藥方取藥,在藥房都是藥劑師負責配藥,并由藥劑師給患者講解基本用法后交給患者。日本的藥劑師法規定,藥劑師如果認為藥方中有疑點,在向醫生確認之前不得配藥,而且藥方必須保留三年,開具的藥方還必須在四天以內取藥,因為超過了4天患者是否適合用藥需要醫生進行再次診斷,很多藥店會專門打印出藥品的基本成份、作用,服用方法一起交給患者,藥店還會為患者準備一個本子,記錄使用過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