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由于汽車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現在很多人在準備購車前,都會先通過網絡查詢想要購買車輛的價格以及其他信息,選擇好后再去4S店或者經銷商處看車,議價,提車。網絡上的信息無疑給購車者提供了方便,但是也要謹防低價誘惑。
重慶消費者王先生投訴稱,一些不良經銷商在網絡上發布大量的低價購車的信息,忽悠顧客上門后,再謊稱報錯價格,提價銷售。王先生形容自己是輕信了天上會掉餡餅,所以也輕易的陷入他人陷阱。
王先生人在重慶,是通過網絡找到一家叫做北京寶達天程商貿有限公司的汽車銷售公司,網站上顯示這家公司是4S店指定經銷商,聯系到的銷售顧問回答問題專業,價格也和他查詢時顯示的低價相同,也就是原價18萬8千8百的東風銳達起亞可以降價5萬銷售。因為沒有任何白紙黑字的協議約定,王先生又和銷售顧問確認了一次自己購買汽車的價格等信息并且錄了音。
8月1號王先生和家人飛到北京,8月2號王先生去了這家叫做北京寶達天程商貿有限公司的汽車銷售門店,剛進店門銷售顧問就上來道歉,搞得王先生一頭霧水,聽清對方的解釋后,王先生意識到自己被忽悠了。
花了將近3000元一家人坐飛機從重慶到北京買車,沒想到竟是騙局。回到重慶后,王先生上網一看,寫著北京寶達天程商貿有限公司銷售顧問是沈康的網頁還能找到。王先生希望能夠提醒準備購車的人,千萬別輕信網上的低價賣車信息。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華工商時報》總編輯助理張立棟認為,這個公司的行為構成了欺詐,因為他用低價的信息把消費者吸引到店里來,讓消費者搭上很多成本,最后卻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作為消費者,王先生非常聰明,他留了一些證據,下一步的維權可以利用這樣的一些證據。
張立棟表示,這件事情不光是消費者主動維權的問題,更多有監管方的問題。這個銷售汽車的網站長期存在,而且上面一些信息明顯和現有汽車銷售政策有矛盾點,作為監管方來說,應該負有一定的監管義務和監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