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糧倒逼調和油國標出臺
產業鏈上下都在叫苦之時,以花生油為代表的調和油標準缺失、自行其是的尷尬,一直是這個行業必須邁過的門檻。
8月23日,中儲糧首家公布其調和油產品配比,倒逼國標出臺。
新金融記者 彭俊勇 北京報道
難以調和的調和油
花生調和油、玉米調和油、芝麻調和油,五花八門的調和油產品在讓人眼花繚亂的同時,8年沒有國家標準的尷尬正在困擾著整個行業。
含量3%、5%、10%?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才能叫做調和油,業內長時間內無法達成共識。
資料顯示,2011年我國食用調和油的產量達238萬噸,占小包裝食用油507萬噸的46.9%,已經超過大豆油成為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種。終端市場上可見的調和油品種不下20余種,卻都是在各行其道,由企業自己決定品種名稱。
“食用調和油的標準應該出來,不能因為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就不出來。”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表示,“食用調和油的標準出來比不出來好,早出來比晚出來好。”
與整個食用油行業類似,大品牌憑借多年的市場深耕,在調和油市場中穩穩占據主動,前10大品牌占據市場72%左右的調和油份額,其余被區域品牌瓜分,而各家調和油的標示則差異明顯。
一個突出的現象是,這些調和油盡管都在名稱上突出其最昂貴和最看重的油品,也會標注產品配料,但卻看不到調和油所含各種油料的具體成分和比例。這釋放給食用油行業的信號是,調和油生產企業往往僅將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價格高的油品放很少比例,用價格低的食用油作為主要成分,卻將調和油以前者來命名。
“很多企業都這么做,并且有越演越烈之勢。”業內人士不無擔憂地表示。中儲糧油脂公司調查顯示,有的產品中花生油和芝麻油兩種成分加在一起往往不足10%,但卻叫做“花生調和油”。
這樣做的背后,利益清晰可見。當前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產、包裝和銷售成本,只能賺3元錢,即3%的盈利。而以大豆為基礎油的調和油,盈利可以達到6%,是純大豆油盈利的兩倍。
事實上,調和油成分和配比的模糊不清,也讓企業有了“暗箱操作”的空間。不久前有食用油企業宣布,由于花生油和菜籽油原料價格高企而提高調和油價格。一位業內人士當即指出,調和油的主要成分是豆油,企業在上半年進口了大量的低價大豆,原料成本并沒有大幅提高,而且調和油的配料是可以調整的,“漲價沒有道理”。
這就意味著,只要中間含有極少量的高檔油,以調和油名義出現,就能賺取超額利潤。對于“隨意冠名”的問題,一些企業建議調和油中比例最大的原料油脂超過1/3甚至50%時,才算是“實至名歸”。
在食用油領域,大豆油和菜籽油價格相對較低,以此兩種原料為基礎,加以其他食用油調和,是市場的主流。此種方式并無不妥,難堪之處在于很多企業卻將其以其他價高原料命名,而不是準確地標示出具體原料的含量。
深圳精益油脂技術公司總工程師謝黔嶺告訴新金融記者,除了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標準的非強制性是發展趨勢,但由于現階段調和油市場很亂,仍需要對企業作出規范和要求。
公布配比倒逼標準出臺
食用調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還是50%的油料比例來命名,迄今未有定論。這正是調和油國標長期未能出臺的原因所在,標準如何定,調和油概念如何界定,這都是非常復雜而且非常專業的問題,涉及整個行業,慎之又慎的背后,各方利益角逐不斷。
調和油之外,其他油種早已有了自己的國家標準。2004年10月,我國正式開始實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產品國家標準,標準明確要求產品等級、生產工藝、原料產地等須在包裝上標示。
8年已過,調和油標準則仍然束之高閣。“拖了8年時間還沒有出來,有技術方面的原因。”王瑞元表示,“食用調和油在生產過程當中,加幾種油種能測出來,但是加多少比例很難檢測出來。”
對于遲遲未能出臺的《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中儲糧金鼎方面表態稱,我國始終沒有一種調和油標準來規范市場行為,僅僅依靠企業自行去監管機構進行備案,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2004年新的國家食用油標準開始施行后,當時食用調和油市場的隨意勾兌現象、標示混亂、名稱繁雜的問題就已經引起有關部門注意,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制定工作也順勢而提上了國家糧食局等有關部門的議程。
2007年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上,形成了“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送審稿)”;2008年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開始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08年10月25日,但事實上,直到今天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也始終未見到其真面目。
目前為止,只有中儲糧一家明確表明了自己產品的各油種比例含量。其產品中,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欖油、茶籽油八類,配比分別為47.50%、41.40%、6.00%、2.50%、1.00%、0.40%、0.60%、0.60%。
“這還不是國家的標準,只是我們企業自己的配比。”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表示,公布配方、推動國標出臺,是所有有責任企業的共同愿望。
“標準應該會在今年,最晚明年出臺,到那時,食用調和油當不準隨意冠名的,只能講食用調和油一個名稱,并且要告訴百姓你是用幾種油脂配比出來的。”王瑞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