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夏芳
光明乳業酸敗事件并沒有因公司的兩次澄清公告而平息,反而因公司積極的表態而引出兩個版本的關于質量問題的解釋,最終導致上海市質監部門進入光明,對其進行全面整改。
光明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軍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光明乳業已經按照質監部門的相關要求進行全面的整改。集團公司對乳業公司在生產環節上的監管一直比較嚴格,集團也會找出乳業公司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進行整改。
滬監管部門著手調查
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就光明牛奶發生酸敗事件回應時表示,上海質監部門已責令光明公司全面開展質量安全整頓。“目前,上海市質監部門已向生產廠方開具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其嚴格按照規范生產,同時立即開展車輛管理、冷鏈管理大檢查,加強對駕駛員、配送工和倉庫管理員的崗位培訓,提高冷鏈管理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下一階段將繼續開展執法調查工作,以進一步查明原因。如有涉嫌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五個最嚴’要求依法處理。”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楊俊表示。
“上海市政府針對光明乳業的質量問題沒有包庇,而是進行嚴查,不管作為行業專家還是一個消費者,都感到欣慰,讓消費者看到了信心。”乳業專家王丁棉對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充分肯定了上海市政府在處理光明乳業質量問題上的態度和作為。
潘建軍則表示,上海質監局已經進入乳業公司與公司一起進行整改,乳業公司正按照整改內容積極配合,目前公司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一切正常,不會因為整改而受到影響。
而在王丁棉看來,“遲來的愛總比沒有愛要好的多”,只有政府監管部門不斷加強監管,才能保證乳業的健康發展。
同樣,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食品安全關乎民生問題,監管部門的執法力度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的保障。
“目前,大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大幅上升,尤其乳制品企業問題頻發,因此監管部門必須加大監管;其次,光明乳業進來連續發生四次質量問題,管理上出現嚴重漏洞;加上這次光明的回應難以讓人信服。這些都是讓政府監管部門出面干涉的主要原因,”向健軍道。
質量問題追責現“羅生門”
光明乳業針對此次酸敗事件的澄清公告顯示,9月8日早上,該公司接到消費者投訴,反映上海乳品四廠有限公司生產的小口瓶鮮奶(220毫升/瓶,批號:20120907)口感出現酸敗的情況。經初步分析,產品發生酸敗的原因是:該批次產品從工廠下線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庫,為滿足9月8日的送奶上門服務,在配送前進行移庫的過程中,因車輛溫度沒達到標準導致其中部分產品發生酸敗。
然而,配送公司方面給出的酸敗理由是另外一個版本。配送公司表示:“酸敗原因是光明乳業員工過失關閉了冷氣造成斷鏈所致。”
兩者的說法明顯存在矛盾。這也是業內專家表示懷疑的地方,在他們看來,光明早上的送奶路程并不是很長,在一兩個小時內是完全可以送到的,因此不可能在車上出現問題,問題可能出現在冷庫上。
王丁棉表示,即便車輛沒有開冷氣,新鮮牛奶放置車輛內至少一個小時是不會變質的,而本次發生的區域不在同一個地方,也不是同一輛車,因此,把問題歸咎于車上,“光明乳業的解釋很難讓業內專家信服”。
而潘建軍針對上述問題表示,公司研究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在冷鏈環節,公司公告內容并沒有錯。
本報記者致電上市公司光明乳業新聞發言人想要了解具體情況,但是電話一直沒有接通。
不過,在王丁棉看來,光明乳業此次酸敗事件雖然對公司的正常生產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在品牌和市場銷售方面會造成一定影響,光明應盡快將酸敗事件的真正原因告公之于眾。
王丁棉表示,作為國內乳業巨頭之一,光明在處理危機公關方面表現的比其他企業都好,但是這次有點操之過急,沒有查出具體原因就公告,說明公司在處理危機公關方面還不夠成熟。
而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對此表示,此次光明乳業酸敗事件雖然應該會在當地監管部門的調查下給消費者一個明確的說法,但是,光明乳業在近兩個月內發生了4起質量問題,如此頻繁的出現此類問題,這對于一家食品企業長期發展來看是不利的,接下來光明乳業在生產環節上如何把控和管理成為企業管理層應該思考的問題。
向健軍也表示,酸敗門事件直接影響消費者對光明乳業品牌的信任度,降低購買熱情,從而影響光明乳業的銷量及品牌忠誠度。上海質監局要求其在質控管理、車輛管理、冷鏈管理上進行嚴厲整改,加強對駕駛員、配送工和倉庫管理員的崗位培訓,提高冷鏈管理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只有通過嚴厲整改,才能挽回消費者的信任。
“從蒙牛的致癌門,到光明乳業菌落超標,再到此次的酸奶腐敗,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消費者者信心一次次收到打擊。對企業來說,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才是生存之道。雖然光明此次事后及時做了相關的補償工作,但其質量問題,卻是投資者心中的斯摩達克斯之劍。”業內分析人士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