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G時代的到來,為了用戶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帶來了不少便利,但因為運營商服務從語音向數據全面擴張,不少用戶面對“千樹萬樹梨花開”一般眾多的運營商資費套餐,則開始感受到了“暈菜”的煩惱。今年剛從大學畢業到廣東工作的吳園嘉就正為這件事發愁,為了節省話費,他已經確定將原來廣西的號碼換成本地的,但三大運營商所能提供的資費套餐實在太多,而且不同套餐的附加條款、注意事項更是讓他眼花繚亂,“難道就不能簡單一點嗎?”雖然在記者的幫助下,他最后找到了合適的選擇,但仍然忍不住對這種“亂象”吐槽。
套餐多并不代表選擇多
“別看現在運營商的套餐數量很多,但其實套餐限制也很多,要想找到劃算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對于剛剛經歷的“苦難”歷程,吳園嘉的感受居然是這樣的。
按理說,運營商的資費套餐越來越多應該是為了能夠滿足用戶細分化的需求,但從消費者的實際感受而言,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拿聯通的3G套餐來說吧,按語音和數據應用為主分為AB兩大類還不夠,還針對本地通話需求較多的用戶分出了個C類套餐,這種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現在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了,用戶的需求哪里會分得這么清楚,所以別看運營商提供的選擇多,但這沒幾個可選的。”吳園嘉吐槽道。
對于他的說法,記者進行了一番了解。目前三大運營商中國聯通(微博)3G套餐分為三大類合計超過20款,此外還有3G沃派套餐,2G的新勢力、世界風、如意通等大量舊有的資費套餐;而中國移動(微博)方面僅全球通套餐就細分了18款,動感地帶加神州行的基礎資費套餐也有十多款;即使是套餐設計相對簡單的中國電信(微博)在移動業務方面也有樂享3G上網版、聊天版、易通卡、天翼云卡、天翼飛Young等眾多不同品牌,下屬細分套餐合計也有數十款之多。
但除此之外,運營商還提供了大量增值服務套餐如流量包套餐、短信套餐或者上網卡套餐之類,如果將這些一一統計起來,目前市場上運營商所提供的套餐將多達數百款,非專業的消費者的確很難搞得清楚。
套餐設計仍不夠人性化
最讓用戶頭痛的是,這些套餐的設計似乎都不太人性化。以中國移動針對上網用戶推出全球通上網套餐為例,58元套餐的資費門檻是較低的,但超出套餐語音呼叫費用卻要比88元以上套餐貴出不少。“我當時就曾經選這個套餐,因為一個月200MB的流量基本能夠滿足我的需要,但是看到電話費要比其他的都貴就不想選了,當時就奇怪,為什么運營商就不能在套餐細節上一視同仁,對低月租用戶總要搞點歧視呢?”吳園嘉表示這種“歧視”現象不止在移動的資費套餐中存在,他在對比各大運營商的基礎套餐中都發現了此類問題,即低月租的上網套餐的套餐外語音通話費標準都要高過此類套餐的普遍標準。
對此現象,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主要是為了平衡收支的考量。“如果資費套餐的每個細節標準都一樣,那么用戶很可能都去選擇最低月租的套餐,這對運營商提升ARPU(每月每用戶收入)不利,所以設計上還是要加以引導的。”該人士如是說,可見運營商并非沒有能力實現套餐的均等化,但出于商業利益的驅使,其套餐設計中人為地設置了一定的門檻。
“這其實從商業決策的角度不難理解,因為企業并非慈善家,但從用戶感知的角度來說卻并非好事,因為大大增加了用戶選擇的難度。”對于運營商的這種做法,Reational分析師張星認為有些舍本逐末,“運營商行業是規模制勝的服務型行業,網絡體驗、服務質量是吸引用戶的關鍵,在資費套餐的細分方面如果不是真正的根據用戶需求而制定而是根據企業盈利目標而制定,從長遠來看會出現因小失大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國內運營商的數量少,用戶又不能攜號轉網,市場競爭不充分所致。”
工信部或出招加強管理
對于目前運營商市場資費套餐眾多,消費者難以選擇甚至沒有太多合適選擇的現狀,相關管理部門已經三番五次地表明了態度要加強管理。2008年2月14日,原信產部就曾經下發《關于規范電信資費方案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電信企業應適當控制資費方案的種類,鼓勵電信企業簡化資費結構并采用單一費率方式收費。2010年12月25日,工信部下發《關于進一步落實規范電信市場秩序有關文件精神的通知》,要求各電信企業按照《關于規范電信資費方案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進一步規范電信資費方案管理。該通知明確指出,電信企業制定的資費方案應簡單清晰、通俗易懂,電信企業將繼續控制資費方案的數量。
然而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工信部多次要求運營商簡化資費方案,但是各大運營商也想出了多品牌化的“解決之道”,即通過增加業務品牌的方法來分散單一品牌資費套餐數量過多的問題。然而過多的業務品牌本身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消費困擾。例如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對針對學生市場推出了專屬業務品牌,但記者親身體驗在實際銷售過程中運營商的營業網點或者合作渠道并沒有嚴格執行此類品牌只針對校園市場銷售的有關規定,甚至主動向非學生用戶推廣此類品牌業務,實際上起到的是助推市場資費套餐“亂象”的副作用。
對此,工信部在今年4月再次明確表態,將加強“治理電信領域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嚴格規范電信資費的行為,按照更低的價格、更多的選擇公開透明這一要求,督促電信企業清理資費套餐,簡化資費結構,提高資費的透明度。據記者了解,目前工信部已經組織了一支專門的力量,并完善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在年內將會通過社會監督展開專項整治行動。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表示,將堅決懲治一批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電信企業,對惡意違規、屢糾屢犯的企業將責令停業整頓,并通過新聞媒體進行曝光。
南方日報記者 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