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香港經濟日報》、《蘋果日報》、《星島日報》等多家香港媒體爆出,香港食用油檢測出致癌物,矛頭直指“北大荒”。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下稱食環署)網站12月18日的新聞稿稱,食環署上周抽取39個食用油樣本,初步檢測顯示,來自屯門“北大荒”糧油供貨商及葵涌永興油行的四個樣本,致癌物“苯并(a)芘”超標,超出歐盟標準3倍至7.5倍,其中兩個高于國家標準,已要求全面回收。但未能證實問題食油是否混入了所謂“地溝油”,要用其他方法配合偵查。
據食環署發給早報記者的《39個食油樣本的苯并(a)芘含量檢測結果》,兩個超出國家和歐盟標準樣本的“抽取樣本地點”為“北大荒屯門新益里5號”,均為“金帝濃香花生油”。將人們的視線拉到了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600958)身上。
12月19日,北大荒董事會秘書史曉丹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查出致癌物超標的香港食用油與北大荒沒有關系。
“我們公司不生產花生油、大豆油等油脂產品,根本沒有報道中的這個產品。”史曉丹說,公司以前和韓國公司合作生產米糠油,但已經停產,跟韓方正在做清算工作。
史曉丹稱,北大荒品牌所有權是北大荒集團的,只有北大荒米業品牌屬于上市公司北大荒。
香港媒體諸多報道中,一再提及“北大荒(香港)有限公司”。在《蘋果日報》12月13日的報道中,北大荒(香港)有限公司副主席袁子輝曾表示,“做飲食行業要講道德良心,不應該有這些物質,我們一定不會再賣油給他們(永興)。”
永興油行正是上述另外兩個“苯并(a)芘”超出歐盟標準樣本的取樣地點。
公司官網資料顯示,2011年9月23日,北大荒股份所屬北大荒米業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這是內地稻米行業首家在香港注冊成立的離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