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澍
在這場雞肉安全危機中,山東六和集團無疑是最大責任方。
12月18日,央視曝光了山東六和在雞飼料里添加多種抗生素、違禁使用各類藥物催肥速生雞,以及一系列不符國標養殖規定的丑聞。
據本報記者了解,山東六和的養殖模式是“基地+農戶”,由公司提供雞苗、飼料、藥物等養殖所需,而后和農戶簽訂收購合同,講好收購價,等到農戶把雞養大,然后由公司去收購。
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圣農發展)副總經理陳劍華認為,“三聚氰胺、瘦肉精和雞肉違規喂食抗生素的問題其實總結下來就是一個問題,都跟農戶有關,就是‘基地+農戶’這種養殖模式風險太大,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
而在這種模式下,肯德基[微博]作為山東六和的采購方,只能監測結果無法追溯過程也在情理之中。
肯德基在其公告中強調,保證供應商質量品質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宰殺后都需要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但是有媒體此前調查稱,在河北、山東等地,花錢就能買到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養殖模式雖合國情但蘊含風險
“這次丑聞最根源的問題,其實是這些企業的生產模式所導致的。”12月18日下午,陳劍華在電話中分析說。
圣農發展是肯德基的三大雞肉供應商之一,其與香港上市企業大成食品亞洲有限公司,以及山東新昌集團有限公司曾在2009年7月獲得肯德基所屬的百勝餐飲集團50億元人民幣的采購協議,這3家企業也由此成為肯德基在中國大陸最大的三家雞肉龍頭企業供應商。
據介紹,美國前五大養雞企業都是一體化的產業鏈模式,去年這五家所占的美國市場份額高達67%。而在中國90%都是“基地+農戶”的模式,其存在無疑更暗合當下國情,較少的投資成本以及極大吸納農村人口勞動力的特征使其模式受到各地肉雞供應商的追捧。
此次曝光的山東六和便是這類模式的代表,據央視報道,山東六和不是自己直接養殖白羽雞,而是讓高密市小遲家莊和平度市袁家莊的一些養雞場飼養,然后銷往平度市崔家集鎮的六和公司屠宰場宰殺。
“這類養殖模式的弊病很明顯,就是風險不可控。你可能去檢測一家兩家,但是幾十萬的農戶養雞,而且各家的方式、添加的藥物各不同,你總不能每家去挨個檢測吧?”陳劍華說。
第二種模式就是,一體化的產業鏈模式。陳劍華稱,就是自繁、自養、自宰、自銷,自己購買種雞,孵化成小雞,自己飼養,最后自己屠宰供應。所有的環節全部自己掌控,包括雞飼料都自己做,這個方式可以規避風險,掌控力強,但是先期投資成本異常巨大。
一個可以列舉的案例是,圣農發展在2011年末計劃投資建設年產1.2億羽肉雞工程及配套項目,因為是一體化的產業鏈模式,所以項目建設內容需要配套種雞場、肉雞場及飼料廠、孵化廠、肉雞加工廠,當時該項目總投資額達到27億元之巨。
陳劍華說,美國前五大養雞企業都是一體化的產業鏈模式,去年這五家所占的美國市場份額高達67%,在中國,圣農發展是最大的,但是市場份額不到3%,其余90%都是“基地+農戶”的模式,風險也自然凸顯。
只監控結果不監控過程
上述肯德基人士向記者回應時說,肯德基目前在中國有20多家雞肉供應商,一年會做一次供應商的資質評估,同時還有非常嚴格的系統進行過程監管。
對此說法,一家匿名供應商進行反駁:“肯德基不會參與養殖到屠宰的監控,前期是企業自己監控送檢,而肯德基是等你送到它那后再進行抽檢,各自是獨立的檢測體系。”
“肯德基不可能也沒辦法全程跟蹤監控,就像小孩子讀書一樣,不管你平時用功也好不用功也好,肯德基最終只看你考試分數是否及格,過程他們是不管控的。”
肯德基三大雞肉供應商的另一家、大成食品亞洲有限公司的一位前管理層人感慨說:“這次山東六和被捅出來,但并不是說六和做的有多不好,行業本身其實就是這個樣子,只要最終檢測標準符合國家規定就好了,業內許多企業都是在喂抗生素。”
據農業部的《肉雞飼養管理準則》規定,肉雞在送宰前7天,必須停用一切藥物,但在實際操作起來,山東六和并沒有遵照規定。
前管理人士說:“用藥本身也是一項成本支出,農戶未必不想停,但是和養殖環境有關,由于密度太高,雞的健康損害比較大,但是如果你養殖空間大了,成本又劃不來。”
山西粟海集團的一名養殖戶曾經表示過,根據公司要求,一個雞棚里裝5000只雞,密度大很容易生病,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不斷的喂藥,提高雞的抗病能力。
“國家規定7天停藥用于代謝,這是理想標準,有的推遲幾天最終也并不一定會被查出來。”前管理人士告訴記者。
陳劍華說:“2009年與百勝訂立的6個月改換一次采購價格的頻率已經被縮減到3個月,現在肯德基依然是采取‘生產成本+合理利潤’來定價,這個合理利潤也就是在6%-7%之間,而由于飼料上漲、人力上漲,利潤相比前些年其實是有壓縮的,所以供應商必須要靠精細化管理,保證雞的存活率,才能來實現利潤增長。”而這也無疑給了一些供應商更大的違規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