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承武
編者按/全國多地遭遇十面“霾”伏,PM2.5爆表,環保概念股被熱炒。隨著環境的惡化,環保概念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然后,在上市公司中,各種各樣的環保問題也層出不窮。環保問題成為上市公司發展中的一枚最為敏感的“地雷”。北礦磁材恰恰是因為“環保地雷”,面臨著被ST的局面。
而因污染問題被輿論提及的聯邦制藥,其泵房100米處水中的COD值高達4980mg/l,與環保部工業廢水排放COD標準相比,超標80倍。9年來被爆8次環保違規。環保問題是否會成為聯邦制藥未來發展中的一枚地雷,答案是個問號。
聯邦制藥(03933.HK)內蒙古基地自2007年開工建設以來,多次被當地居民反映其污染問題,更被環保部門多次點名批評,但公司似乎不為所動。
環保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以下簡稱“華北督查中心”)2012年7月末至8月初在內蒙古的一次環保檢查中,再次查出聯邦制藥內蒙古基地存在嚴重環保違法問題。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這已是聯邦制藥自2004年以來第8次被環保部門點名通報批評,而此次華北督查中心已向內蒙古環保廳發出通知,要求內蒙古環保廳依法處罰聯邦制藥。據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西部督查中心主任廉升光介紹,內蒙古環保廳將對聯邦制藥本廠做出包括罰款10萬元在內的多項處罰。據環保專家分析,聯邦制藥內蒙古基地還將面臨停產、整改等多項處罰。
此外,在當地的污染處理能力尚未滿足聯邦制藥目前產能的情況下,聯邦制藥新上馬的四期五期工程產生的污染物或將面臨無法處理的情況。
而聯邦制藥內蒙古基地隨著近幾年不斷擴產,已成為公司最大的生產基地,貢獻了最多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內蒙古基地面臨的環保處罰將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的影響。
塞外明珠或將消失
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岸邊湖泊,同時也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如今的烏梁素海卻成為了來自上游的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的“污染存儲池”。
近期記者去烏梁素海上游的巴彥淖爾市經濟開發區進行實地考察。而經濟技術開發區周邊企業的刺鼻臭味,正是當地居民最難以忍受的環境問題。
當地居民向記者反映,冬天天氣寒冷,臭味沒那么重,但夏天氣溫高,臭味容易揮發擴散,老遠都能聞到這股臭味,附近居民有條件的都搬走了,沒搬走的夏天根本不敢打開窗門。
據記者調查發現,聯邦制藥內蒙古分公司以及為其處理污染物的德源肥業、光大聯豐均在巴彥淖爾市經濟開發區內,在這三個廠區周圍均能聞到刺鼻的臭味。其中,聯邦制藥廠區面積最大,圍著走一圈都能聞到四五種不同的臭味。德正化工則位于磴口縣,距離高速公路約3公里遠,由于德正化工處理的是最有毒性、氣味最大的廢苯乙酸溶液,因此即便是在數公里外的高速路上都能聞到刺鼻的臭味。
相比臭氣,污水直排則隱蔽得多,但危害也大得多。
據了解,巴彥淖爾市經濟開發區所有企業的污水均排往烏梁素海上游的五排干,匯入總排干之后再排入200多公里外的烏梁素海。五排干上世紀發揮的是引黃河水灌溉農田的作用,而今已變成污水渠。記者發現,五排干內的工業廢水大部分時候呈淺黃色,水里散發著淡淡的青霉素氣味,而渠干底部沉淀了厚厚的黑色污泥。
記者在五排干流經開發區的5個地點取了污水樣本,經第三方機構檢測后,這5個地點有4個地點水樣的COD值在130~160mg/l之間,遠超環保部制藥工業廢水排放COD值應控制在60mg/l以下的標準。而其中距離聯邦制藥泵房約100米處的地點,水樣的COD值竟高達4980mg/l,相比上游來水突增4820mg/l超標80多倍。
“向自然水體排放高COD值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水體生態被破壞,最后水體完全喪失自我凈化能力,水質逐漸變差。”前述環保人士表示。
據了解,生產6-APA產生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的COD值為20000mg/l以上,“自然水體不可能有4000多COD的,因此幾乎可以斷定,COD值能達到4980mg/l的廢水可以說幾乎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排放到自然水體中了。”一位負責水質檢測的環保技術人員對記者表示。
說起五排干,當地一位40多歲的村民感慨良多,他還記得兒時經常到排干里游泳捕魚,但現在魚蝦早已絕跡,甚至路過的牛羊都不愿喝渠干里的水。而作為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有“塞外明珠”美譽的烏梁素海上世紀90年代后,自然補給水量不斷減少,而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明顯增加,導致湖區面積急劇減少,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湖泊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沼澤化進程加快。到2010年年底,烏梁素海面積僅剩293平方公里。2012年8月7日,烏梁素海面積僅為60年前的1/4,專家預測10~20年內烏梁素海或將消失。
屢陷“污染門”
聯邦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于2007年7月24日獲批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主要業務為制造和銷售醫藥中間體6-APA,這是一種生產半合抗青霉素類抗生素氨芐鈉和阿莫西林的重要原料藥。內蒙古分公司的生產基地位于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目前已形成年產8000噸6-APA的產能,并且公司年產12000噸6-APA的擴建項目也投產在即。
據記者了解,華北督查中心2012年7月30日至8月1日對聯邦制藥巴彥淖爾市的生產基地進行了現場檢查。而在10月31日發布的督察結果通報文件中顯示,無論是聯邦制藥還是為聯邦制藥處理污水、危廢排放物的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問題。
文件顯示,聯邦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違法問題有:1.違反《環評法》,新建沼氣燃燒項目未進行環評影響評價;四期年產12000噸6-APA工程項目環評批復中要求建設4臺210t/h的循環液化床鍋爐,目前實際已建成5臺260t/h循環液化床鍋爐,并配套建設了6臺3200m3/min空壓機組和2個涼水塔,企業還準備各上4臺25kW的背壓式發電機組。2.違反《固廢法》,廢苯乙酸溶液未按危廢進行管理,暫存場所不達標,送德正化工(無危險處置資質)處理。
此外,還存在3點管理問題:1.廢溶液、廢甲醇等危險廢物未進行識別,且未到當地環保部門進行申報。2.現場檢查污水處理設施正在運行,在線出水COD(化學需氧量)92.93mg/l,6月17日至18日在線過水COD濃度均超標。3.污水處理中的四效蒸發器都分時段未按要求投運。
據一位接近華北督查中心的環保人士對記者透露,聯邦制藥的第一項環境違法問題主要是未批先建以及超環評標準多建,這樣就有可能出現企業自身處理污染的能力無法完全處理其產生的污染物,進而導致各項排放超標,最終破壞環境的情形出現。
而對于廢苯乙酸溶液的處理問題,該環保人士指出,制藥廠廢棄的苯乙酸溶液濃度很高,對人體和自然環境有很大的危害,而聯邦制藥內蒙古公司對廢苯乙酸溶液的管理很混亂,其下游負責處理的企業德正化工更是自建設以來至今沒有通過環保驗收,部分從聯邦制藥運來的廢苯乙酸溶液甚至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流到了德正化工廠區附近的土壤中。
此外,其他為聯邦制藥處理污水、固體廢物的下游企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環保問題,包括光大聯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德源肥業有限公司、巴彥淖爾污水處理廠。其中光大聯豐為聯邦制藥處理藥渣污泥,德源肥業處理菌絲,巴彥淖爾污水處理廠處理聯邦制藥經過初步處理后的工業廢水。
“從聯邦制藥自己到下游的處理廠均出現環保問題,可以說聯邦制藥沒有一項污染物的處理是完全合格的。”該環保人士稱。
環保投入不足
聯邦制藥自2003年開始將生產基地往中國內地轉移,事實上,環保問題從聯邦制藥轉移產區開始就不斷出現。據公眾信息研究中心2012年6月公布的資料顯示,2004年至2012年間,聯邦制藥在巴彥淖爾和成都的生產廠共有8次環境違規記錄。
就在2012年6月份,有媒體曾報道聯邦制藥和德源肥業水污染、空氣污染問題,以及巴彥淖爾市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的問題。彼時巴彥淖爾市以及聯邦制藥均發布公告否認聯邦制藥與報道所污染情況有關。
2012年6月8日,巴彥淖爾政府給聯邦制藥發布了一項證明,稱“聯邦制藥內蒙古公司近年來污水一直穩定、達標排放,歷經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自治區環保廳等部門監督、監測、檢查,始終達到排放要求,從無偷排、漏排。”
然而就在聯邦制藥否認后不久后的七八月,被華北督查中心查處其內蒙古生產基地在多個環節的污染處理上均存在問題。
無獨有偶,2005~2007年,聯邦制藥位于四川彭州的生產基地就因為臭氣、污水排放等環保問題被四川省環保局會同彭州市縣環保局進行過多達數十次的執法,并先后7次正式發文指出其問題并提出整改要求,最后公司不得不增加數千萬元環保投資。
而華北督查中心在此次檢查后,也給內蒙古環保廳建議對聯邦制藥“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并于2012年12月15日前將處理情況函告華北督查中心,華北督查中心將適時進行督察”。
對于“聯邦制藥違反環評法,新建沼氣燃燒項目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某環保政策專家表示,按照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項目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應該停止建設,補辦環評,等環評批復后再生產。
此外,聯邦制藥內蒙古四期項目明顯超環評批復規模進行生產。該專家認為其行為違反條例第12條的有關規定,有關部門應責令其停止建設,同時可并處罰款。
而針對聯邦制藥違法處置危險廢物的問題,按照固廢法相關規定,應該責令聯邦制藥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并罰款。“聯邦制藥屢改屢犯,應該依法停產進行治理。”該專家說。
廉升光向記者透露,內蒙古環保廳近期將對聯邦制藥做出包括罰款10萬元在內的多項處罰,并已經匯報至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但廉升光沒有透露更多處罰的細節。
有業內人士為聯邦制藥算了一筆賬,按聯邦制藥目前內蒙古基地8000噸6-APA的產能算,一次性環保投入就要2億~2.5億元,每年的維護成本也要6000萬元左右,而公司又在巴彥淖爾新上馬了12000噸6-APA的產能,保守估計一次性環保投入要4億元左右,每年維護成本近1億元。
聯邦制藥在2012年6月8日對外表示,內蒙古公司已投入4.3億元用于環保,“如果這4.3億元只是8000噸產能的,還算合理,但要是算上12000噸產能,這點錢還遠遠不夠。”前述業內人士稱。
而聯邦制藥董事局主席蔡金樂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環保占公司總投入的20%甚至更高,聯邦制藥把工廠三分之一的地皮用于建設污水處理。”
“如果按照蔡金樂的比例算,聯邦制藥內蒙古分公司四期五期總投資48億元,環保投入至少要近9億元,聯邦制藥看來還要補很多的環保債。”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記者曾試圖聯系聯邦制藥詢問詳細事項,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得回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聯邦制藥曾于2012年11月中表示公司12000噸6-APA四期工程,2012年年底可以投產,投產后,聯邦制藥6-APA產能將達到24000噸/年,占世界需求的60%。而時至今日,仍未見公司發布四期項目正式投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