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開發票成網購“潛規則”
《網絡發票管理辦法》將規范網購發票管理
網絡購物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方式,因其經濟實惠、方便快捷,受到了諸多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網絡購物在我市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一些市民在享受團購優惠的同時,也遇到了無法索要發票的困擾。據了解,不開發票目前儼然成了網絡購物市場的潛規則。在發生網購糾紛時,不少消費者由于沒有發票,增大了維權的難度。
市民網購無索要發票意識
家住二熱的萬女士是個網購愛好者,生活中大部分的吃穿用基本上都通過網購途徑解決。僅去年一年萬女士在網上就消費了近2萬多元。化妝品、服飾、手機,就連車上的小配件都在網上購買。采訪中萬女士告訴記者,雖然她買了許多東西,但發票卻很少開。萬女士說,除了需要維修的貴重物品外,其他東西一般都不會考慮發票問題。萬女士說,即使你要求開發票,網店也未必會開。記者采訪時發現,像萬女士的這種消費觀念在網購中普遍存在,大多數消費者已經默認網購沒有發票的事實。
市民康女士前些日子在網上購物汽車飾品,貨到發現沒有發票,便向網店索要,不想對方卻告訴她,當初購買產品是沒有聲明要發票,如果要發票的話就要加收5%。康女士認為,不論是在實體店還是在網店上,消費者購買產品商家提供發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現在在網上購物索要發票卻要消費者“買單”,這明顯是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消費者在享受網購帶來方便的同時,卻忽視了向商家索要發票的重要環節。“我一般都選擇信譽好、評價高的網店買東西,也沒出現過什么問題,壓根就沒想過要發票,也沒人跟我說過網購還可以開發票的。”市民韓女士告訴記者。隨后記者走訪了10位經常網購的市民發現,只有2人有索要發票的意識。甚至一些消費者認為,網上購物不開發票是很正常的。記者在幾個購物網站發現一款數碼相機,比市價便宜300多元,連續咨詢了3個店主,均被告知不開發票。當問到如何保證質量和售后時,對方卻說,憑保修票據或開個收據到實體店保修。當記者堅持要開票時,對方竟然說,網購便宜就是因為不繳稅,要發票就是成心找茬。
不開發票成為網購“潛規則”
據了解,目前國內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通常會主動向客戶提供發票,而許多中小網店則認為網購索要發票“不太現實”。記者采訪了幾位開網店的賣家,他們都表示,從沒有向客戶提供過發票。很多中小賣家表示,索要發票勢必降低商家的利潤,商家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因此如果索要發票商品肯定會加價。一名在淘寶上從事鞋襪生意的劉女士告訴記者,這幾年生意越來越難做。2010年他們小店剛起步時,業務量增長很快,一個月銷售額可以達幾十萬。雖然她已經注冊了企業,有義務開發票,但在發票問題上,買賣雙方卻心照不宣。“鑒于網上的鞋襪比線下便宜很多,一般上網來淘貨的買家不會索要發票。如果特別提及要開發票,一句‘沒有’也就打發了,不買拉倒。因為買家很多,損失一兩個根本無所謂。”然而,近年來隨著同類網店競爭的加劇,她的網店開始走下坡路,有時候一天能賣掉十幾雙絲襪就不錯了。成本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低,但是顧客越來越少,而且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對發票的意識越來越強,更讓中小賣家苦不堪言。劉女士說,許多大網店都是通過“跑量”,從供貨商那里獲得折扣來賺錢的,中小賣家根本做不到這點。如果消費者都開發票的話。她很難撐下去。
采訪中,一家大型網上商務企業的負責人卻認為,電商市場越來越混亂,國家應出臺相關網店稅收政策和發票管理體制,有利于規范整個市場,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小賣家和消費者的權益。如果網店不能提供發票,消費者一旦遇到問題難以維權,就可能會在網上通過“差評”等方式進行宣泄,導致買賣雙方矛盾激化;消費者對中小網店信任度下降,也不利于網店的發展。
《網絡發票管理辦法》規范網購管理
據了解,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擬定了《網絡發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辦法》明確,單位和個人取得網絡發票,應及時查詢驗證網絡發票信息的真實性,對不符合規定的網絡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開具發票的單位和個人開具網絡發票應登錄網絡發票管理系統,如實完整填寫發票的相關內容及數據,確認保存后打印發票,經系統自動保存數據后即完成發票信息的確認、查驗。網絡發票管理系統應具備離線開具發票的應急功能,當出現網絡異常情況無法在線開具發票時,納稅人可離線開具發票,開具發票后,不得改動開票數據,并于24小時內上傳開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