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稱,要支持遵守香港奶粉限購;要解決喝奶問題,需培養國內自己品牌
●民生問題涉及國家長治久安、人心向背,不能任由民生難點熱點積累,應加大頂層設計,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盡快解決。——全國政協委員周伯華
●食品安全不是哪一個國家特有。最近歐洲的馬肉風波告訴我們,國外食品其實也存在安全風險。
——全國人大代表陳竺
據新華社電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昨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國務院各部門正在協調研究,將采取更為有效的專項管理辦法來確保嬰幼兒奶粉安全,這些措施將會盡快出臺。
周伯華說,針對嬰幼兒奶粉的專項管理,將涉及從畜牧生產第一道工序到工廠加工、合格出廠以及進入到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同時要采取一系列更加嚴格的措施規范生產廠家、畜牧養殖以及銷售環節的責任,確保國民能喝上安全、放心奶。
周伯華坦言,此前在相關問題認識、產業管理和監管措施落實方面都存在不足,才出現三鹿奶粉事件這樣慘痛教訓,也帶來國民對整個國內奶業的不信任。
談及香港奶粉限購措施,周伯華說,要支持、遵守香港的規定,“我們不要大驚小怪”,要解決喝奶的問題,還是需要培養國內自己的品牌。
周伯華還說,民生問題涉及國家長治久安、人心向背,不能任由民生難點熱點問題積累,應加大頂層設計力度,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盡快解決。
表態
衛生部部長:奶粉問題第一責任人是企業
新京報訊 香港奶粉限購的政策引發了爭議,很多人認為,之所以大量的內地父母會選擇去香港買奶粉,是由于內地奶粉不安全造成的。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衛生部部長陳竺昨日表示,奶粉問題肯定會解決。奶粉的安全問題第一責任人是企業。此外,政府的監管也會進一步加強。陳竺表示,企業是奶粉問題第一責任人,要誠信。此次政府機構改革也會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對于多長時間能夠解決奶粉問題,陳竺認為不會太長。方法就是讓企業誠信、政府加強監管,讓人民群眾放心。“政府會打擊欺詐,特別是違法添加有毒有害原料行為”。
“食品安全不是哪一個國家特有。”陳竺說,最近歐洲的馬肉風波告訴我們,國外食品其實也存在安全風險。這幾年,中國加強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監管,通過對農產品、食品的抽查合格率是在不斷上升的。
熱議
限帶奶粉是否合理引爭議
香港自本月1日起實施的奶粉“限帶令”引發社會關注,這也成為昨日全國政協委員討論中熱議話題。
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會長許智明委員認為,香港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限購規定違背了自由市場經濟的規律。“香港經濟能有今天,和內地的支持分不開,特別是自由行,給市場帶來諸多好處。”
許智明說,當前香港最主要是應解決(奶粉)供求問題,并持開放的態度對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這才符合長久的利益。“怎樣來滿足自由行以及游客的購物要求,才是香港應該做的”。
對于很多人認為香港政府沒必要出臺奶粉限購措施,全國人大代表徐愛華昨日表達了不同意見,她認為這個做法無可厚非。
徐愛華說,香港政府歷來重視公眾利益,對公共服務管理到位。香港政府首先保證的應該是香港本地的消費者、本地兒童的權益,這次奶粉限購的舉措也是體現了香港政府對市民負責任的態度。
徐愛華認為,只有先保證了自己的需求,才能進一步惠及他人。“就好比我們想去救一個落水的人,首先自己得會游泳,你自己都自顧不暇,怎么去救別人呢”?
建議
應設專門部門監管食品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徐愛華認為,對“限帶令”,背后反映的是消費者對內地食品安全缺乏信心。她認為,奶粉限購事件就是一場針對國內奶粉產品的信任危機。應如何提升內地奶制品甚至是整體食品安全質量?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建議。
1 守誠信 企業第一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蔡素玉發現,一些內地消費者不放心內地出售的奶粉,哪怕奶粉標明是國外進口的,總懷疑它里面裝的是國產奶粉,“大家對奶粉商沒有信任。”
蔡素玉稱,內地要解決奶粉問題,首先企業應做好誠信,“比如,標明是新西蘭制造的奶粉,罐裝里就應該是新西蘭制造的,不要亂來。”
全國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團公司副總裁葛俊杰表示,國產奶粉是安全的。整個社會既要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也要給中國食品安全信心。不要因為食品安全出了一些問題,否定整個中國食品產業,這是不公平的。
葛俊杰認為,香港“限帶令”解決的關鍵,是應把自己行業食品質量做好,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讓市場和消費者恢復信心。
2 嚴把關 控制奶企數量
許智明也不否認香港奶粉“限帶令”折射出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任缺失。
他說,國產奶粉曾經是國人的驕傲,比如內蒙古和新疆的奶粉,都是響當當的民族品牌。但現在的問題是奶企在發展過程中,企業數量太多,不好監管,再加上盲目擴大生產導致質量下降。美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要嚴格把關,控制奶企數量,其實并不見得非要那么多家奶企,此外政府要對奶企進行更規范的管理。
3 強監管 整合田頭到餐桌
據新華社電 全國政協委員、江南大學教授麻建國從事食品研究工作30多年,他說,食品安全從田頭到餐桌涉及加工、流通、餐飲等多個環節,有些標準矛盾、沖突,因為政出多門。
民進中央在一份關于食品安全的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配套法規不健全,也造成監管邊界不清晰、部門權責不明確、執法混亂等情況;標準體系不完善,現有技術標準數量少、時間早、指標粗,并且存在交叉、重疊、甚至相互矛盾的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坦承,多頭管理正是食品安全的硬傷。當前新一輪機構改革即將啟動,對于食品安全的行政優化和行政改革,周伯華充滿期待。他說,一件事由一個部門承擔起全部責任,可以全面系統高效地執行法律法規。
民建中央建議,建立集中統一的政府監管體制,將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賦予專門部門,垂直管理,充實執法能力,形成以一個監管部門為主、其他部門協同配合的統一協調的監管機制。同時,強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責任,保留其對具有當地特色食品企業監督管理的權力。
周伯華也指出,由一個部門來管并不等于其他承擔責任部門不管,因為食品安全涉及的生產流程很長,涉及的其他領域也不能推卸責任,要責任明確,甚至落實到人。
本組稿件(除署名外)
新京報記者 湯旸 蔣彥鑫 金煜 沈瑋青 李靜
(原標題:嬰幼兒奶粉專項管理辦法將盡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