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3月15日晚間消息,2013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大量企業產品質量和服務問題。被稱為“打假第一人”的王海[微博]表示,他接觸過國內大量的汽車質量問題,央視報道出來的車輛問題只是大量問題的冰山一角。
他認為,造成國內這么產品質量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信息不對稱,即消費者和廠商掌握的信息不一樣。另外一個原因是,組織不對等,即消費者保護協會本質是官方組織,并不能代表消費者利益。國內的行政、立法、司法都是以企業為導向,企業利益第一。這種“企業導向”的經濟社會模式,一方面,是歷史慣性延續,以前大部分企業都是國有企業,所以政府、行政單位主導的升級改造,首先考慮的是企業承受能力,而不是消費者利益和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企業都是政府納稅大戶,尤其是對于地方政府。政府對于企業的保護在國內非常普遍,包括法律、法規的起草,如:“產品質量不合格”被有關部門換為“非人為因素故障”,消費者享有的權利大大縮水。
要改變現狀,他認為,首先必須進行改革,把以企業為導向的經濟社會模式,改變為以消費者利益優先的經濟社會模式。對于沒有能力的企業,應該果斷的關閉、淘汰。另外,現有監管模式的升級。發達國家都是“博弈為主,監管為輔”,各個機構能夠真正代表自身的利益。他進一步表示,單靠監管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中國一定要借鑒發達國家、市場經濟國家的這種成熟模式。(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