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第一時間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8年3月12日起,分批陸續召回共計486萬輛缺陷汽車。
事實上,此前記者曾追蹤報道雖經國家質檢總局約談,奔馳、大眾和通用三個品牌在近兩個月事件里始終未就安全氣囊問題有任何召回動作。有專家表示,此次大眾如此大規模召回說明生產者的召回意識在逐步提升,同時政府監管成效凸顯。
據了解,因駕駛席或副駕駛席正面安全氣囊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干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安全氣囊展開時,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傷及車內人員,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決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記者注意到,2017年上半年國內53家制造商共實施汽車召回143次,召回缺陷汽車產品476萬輛,而此次大眾召回缺陷汽車產品超486萬輛,一舉超越2017年上半年汽車召回數量的總和。本次召回涉及進口大眾、奧迪、西雅特、斯柯達品牌汽車及國產大眾、奧迪品牌汽車。
其中,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召回車輛最多,共計240.44萬輛。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召回新寶來、國產奧迪A4、奧迪A6L、奧迪Q5等共計235.2萬輛。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緊隨其后,累計召回240.44萬輛。而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召回車輛分別為進口烈昂、阿爾漢布拉等共計10.36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召回活動是在國家質檢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
自2014年6月份以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對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開展了缺陷調查,并面向消費者發布了高田氣囊安全提示。
今年以來,國家質檢總局又多次約談了包括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內的整車生產者,要求其盡快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費者的行車安全。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在中國共涉及37家汽車生產者,涉及車輛2000余萬輛,而大眾汽車相關缺陷問題在全球可能涉及超過1億輛汽車。此次大眾頗為高調地開展大規模召回,正是我國汽車召回制度日趨完善的體現。
2017年上半年,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組織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開展3次現場調查,分別赴高田公司和二級供應商,獲取點爆后炸裂的氣體發生器殘骸等重要物證,并進一步組織專家對該問題進行缺陷評估認定。
根據專家意見,總局執法督查司多次約談高田公司和相關汽車整車生產者,通過行政約談和缺陷調查等有效措施,督促企業采取相應措施。在強有力的監督下,企業能夠開展大規模召回。
有業內人士表示,履行召回是車企責任的體現,同時也能為尚未實施召回的企業,起到示范作用。隨著召回日趨常態化,企業及時發現缺陷并主動召回,才是召回制度良性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