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布的2019年中期業績中,碧桂園再次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營收、利潤等核心指標均實現大幅增長。楊國強說,碧桂園不是要做一個平庸的地產公司,而應該是為人類社會進步而努力奮斗的高科技企業。
“我們生逢其時,剛好碰到了這個偉大的年代。”楊國強說,機器人經歷了很漫長的人類研究,到今天很多技術都已經具備,市場巨大,效益巨大。在他看來,機器人事業是碧桂園的未來,賦予了地產新的生命,也讓碧桂園有了走向全世界的力量。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此前多次表示,集團三大重點業務——地產、機器人和現代農業并非各成一派,而是協同發展。目前,碧桂園在全國擁有超2000個項目,能夠為機器人、現代農業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現實需求。
楊國強要求,地產也要高科技地去做,推行標準化、數字化和裝配式建筑,“我們在研發和設計的時候,要把每個角落的信息和管理流程全部都完美地記錄下來,通過計算機語言和BIM系統,讓機器人像人一樣,有腦袋、眼睛和腳,自己去干活兒”。
8月20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廣東篇》特別直播節目,其中順德的直播現場就展示了博智林機器人最新研發的地磚鋪貼機器人、墻紙鋪貼機器人及PC內墻板安裝機器人,它們用紅外線“看”距離和精準度,用“大腦”中存儲的數據“思考”,用機器臂搬起重物,一切都有條不紊。
“我們知道它的效益,它的未來所在,所以我們就持續不斷地給他們強有力的支持,現在也看到了曙光。機器人對安全、質量都有保障,效益很好,它會有美好的未來。”楊國強表示,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也在穩步推進,目前正在研發5個不同種類的機器人餐廳,通過標準化,機器人做菜能更好地保障食物安全和衛生。
“機器人、現代農業和碧優選本身的定位都很好,它們不僅會為集團的多元化助力,而且會給社會帶來貢獻。”楊國強充滿信心地說。
斯賓塞.約翰遜曾說過,“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楊國強對此有著最深刻的認知。
“不要以為世界永遠都是一馬平川。”楊國強冷靜地對同事們分析,在不同的形勢下,企業如何跟上社會的變化?如何在這個變化的年代,適應、生存下來,活得更加精彩?
楊國強語重心長地說,進入任何領域,都要盡量做到最棒,這樣才有機會,做人是這樣,做事也是這樣。“其實這世界上成功的企業不多,最重要的是們有沒有競爭力。有些事情你要從很多的角度去看,從經濟和效益等很多方面去分析,好好地反思總結,不懈努力地去提升。”
“與優秀者同行”是楊國強一直以來的追求。“所有人都應該思考一下,未來我的能力是怎么樣,我怎么去適應這個新的形勢,我能夠為公司帶來什么。”在他看來,碧桂園有很多新業態,優秀的人在這里永遠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
在楊國強的信條中,安全和質量永遠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們的交樓,每一間都要完美,不然你對不起業主,一定要用明天交樓的迫切感來對待今天的工作。”
莫斌強調,要承擔好作為甲方的安全主體責,做好安全管理行為,牽頭組織第三方對項目現場進行檢查,同時堅持推行工地開放,在全過程中保證質量,讓保障安全和質量成為常態和習慣。
2019年上半年,針對項目的安全管理行為、關鍵節點,碧桂園累計對1189個標段進行了安全巡檢,在此過程中,對項目所存在的風險進行拉閘處理,徹底排除安全隱患。“我們追求的是高質量的發展。”
如今,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已成為碧桂園的管理常態。在莫斌看來,最重要的是全集團上下同欲。“如果大家各想各的,不能戮力同心,那就不能行穩致遠。我們要有創業者的心態,去做好組織管理,每一天都是你自己的,每一天都在沖刺,每一天都在決戰,團隊的戰斗力才會提升,區域的發展空間才會很大。”
為了進一步提升團隊的戰斗力,他提出,要學習華為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一線實踐中選拔干部,在關鍵事件中考察干部,在業務實戰中磨礪干部,用最好的人培養更好的人。“我們應該勇于把年輕人放在重要的崗位,大膽使用碧業生。年輕的干部和學生也要虛心,這樣才能快速成長。”
2010年,碧桂園啟動內部講師制度,推行“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選拔優秀講師隊伍,帶動內部人才培養。僅2019年前7個月,上臺授課的講師人數就達到了2.1萬人。會議當天,由全集團員工參與評選的2019年碧桂園“十佳講師”出爐,莫斌親自對他們進行了表彰與感謝。
對于內部人才培養,楊國強最核心的理念是要有好的價值觀。“我從不提倡金錢至上的理念,大家不要被短期的利益所蒙蔽,要想著這一生怎么過,不要碌碌無為。對人好、對社會好,才是根本。保持本心,才能走得遠。”
“公司進入行穩致遠的階段,一定會有邊界,有我們不可逾越的紅線,讓我們公司的管理更加平穩。”莫斌說,希望大家保持敬畏,要知道管理也是一種嚴肅的愛,通過嚴肅的管理,才會讓團隊的人才真正成長。
對于時刻都充滿變化的未來,楊國強以五個字表達自己的心境——“等待和希望”。“我希望你們做好今天的所有事情,好好地提升自己的水平,這樣才有成功的機會;我也期待博智林的成功給集團添上翅膀,我們公司的明天也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