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中國將加快建立以國內市場為主體的“雙循環”,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十四五”規劃對國內消費的覆蓋有了新的意義。既要強化內需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動力的作用,又要結合數字經濟的進步和社會福利的改善,全面提升內需質量。
十四五規劃特別指出,數字技術將滲透到中國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購物、醫療、教育、娛樂到日常出行,數字足跡將被視為第三方大數據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資產,將帶動中國各行業的全面轉型。“十四五”規劃還強調,除了進一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外,還要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滿意度。同時,淡化了2021-2025年度GDP增長目標的重要性。與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經濟增長實際數值目標相比,“經濟高質量、健康、合理增長”成為十四五規劃的目標。
中國消費者的潛力巨大尚未挖掘
2010年,中國大部分城市家庭有足夠的錢來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約為每年人民幣21,000元。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翻了一番多,達到每年4.4萬元左右,很多小康家庭現在擁有充足的休閑資金,比如經常外出就餐、美容產品、平板電視、和假期旅行。到2024年,根據中國國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計,全國將有至少5.6億中等收入消費者。然而,中國消費者仍有巨大潛力有待挖掘。中國的私人消費支出占 GDP 的比重以國際標準來看是獨一無二的。它反映了中國家庭儲蓄率的持續趨勢,學術研究對此進行了充分研究,社會預防(社會保障保護不足)和計劃生育政策通常被認為是其一些主要驅動因素。過去二十年間,中國快速向中產階級社會轉型,中國的家庭儲蓄率在全球發展中國家獨樹一幟,大幅領先于印度、墨西哥等國家。中國消費者將塑造中國消費社會的未來。這是因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城市化進程將釋放新城市人的消費能力,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渴望向上的社會流動,以及城市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改革開放釋放紅利成長的白金一代目前正在退休。在他們儲蓄周期的高峰期,許多人愿意并準備好在休閑和娛樂上花錢,就像醫療保健和鍛煉一樣。房價暴漲和購房需求旺盛,擠壓了沿海大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隨著購房成為更容易實現的目標和更低的生活成本,較小的內陸城市的消費者正在成為更大的消費者。
盡管中國消費者能夠在最初的 COVID 爆發后迅速恢復“正常生活”,但心理影響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許多人愿意為優質和健康的產品支付高價,同時避免與人接觸。中國政府對碳減排的雄心勃勃的承諾與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偏好以更高的目標消費是一致的。他們首選的品牌是那些領先于政府為地球造福的使命的品牌。中國精通技術的消費者希望從他們喜歡的品牌中獲得更具吸引力和個性化的體驗。對他們來說,購物已成為一種社交娛樂活動,而且由于有許多虛擬體驗,農村消費者也可以成為潮流引領者。以前被邊緣化的消費者正在通過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與品牌建立新的關系。他們希望他們在服務、便利性和質量方面不斷變化的需求始終得到認可、理解和滿足。
要在“十四五”期間充分釋放中國消費經濟的潛力,重點應該是讓私人家庭相信現在是通過提高物質舒適度來追求更好生活質量的時候了。畢竟社會保障網的改革正在加速,計劃生育政策幾乎放松了,而改善民生一直是政策的重中之重。從長遠來看,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的質量和健康性,在服務、產品真實性和定制化方面的期望更高。他們也更熱衷于在消費領域深化數字化,但對負擔能力、隱私和選擇的需求相對較低。
未來中國是一個巨大的、高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在數字應用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如今,在中國各地,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受益于該國經濟的崛起和讓生活變得無縫的技術的實施。2020 年,中國 24.9% 的零售交易是在網上完成的,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在線商品銷售市場。擁有 8.55 億狂熱的數字消費者以及背后的正確政策組合,新零售時代在中國才剛剛開始。(作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政黨外交學院 楊耀源 王澤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