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李惠森建議:
加強“從田間到臨床”中藥全流程監管 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李錦記集團董事、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主席李惠森在北京參加“兩會”期間,除了繼續帶來與家族企業相關的提案,建議“激發新時代下家族企業年輕一代企業家活力”,還帶來了關于建議加強“從田間到臨床”中藥全流程監管的提案,以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中藥是中醫藥防治疾病的主要物質基礎,所謂“藥材好,藥才好”, 中藥材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各種中藥制成品的質量,影響臨床療效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危。但是近年來,隨著中藥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大,中藥產業傳統生產、經營組織方式變革,原有的中藥質量管控模式難以適應變革,中藥質量問題日益凸顯。
2017年全國藥品質量抽驗監測表明,我國藥材飲片不合格2618批次,占全部不合格樣品的64%;所占比率遠高于其它類型藥品之和,質量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藥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李惠森委員認為,中藥產業鏈長,產業全流程包含藥材的種植養殖、流通貯存、飲片加工炮制、中成藥生產、處方使用等環節,橫跨一二三產業,涉及農林、藥監、商務、中醫藥等多個部門,體系較為復雜,監管難度大。
對此,他提出要想突破當前中藥質量困境,亟待通過加強跨部門間監管協調機制、溯源機制以及標準化等工作,實現有效的全流程監管。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加強中藥跨部門間監管協調機制,形成中藥監管合力,保證中藥產業鏈各個階段溯源有規范、監管有標準、標準可執行,并能做到無縫銜接,確保產業鏈全過程質量有人監管,質量可追溯。
第二、建立中藥材“從農田到臨床”的全流程質量可追溯體系,通過信息記錄、查詢和問題產品溯源,建設“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的管理系統,實現全過程質量跟蹤與溯源。
第三、健全完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加強中藥質量管理,盡快出臺相關的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范、標準等。同時,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充分的凝聚業內共識,保證標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旗下企業在全國各大道地中草藥原材料產區建立了種植基地,通過現代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的中藥材種植與管理,實現全程可管控可追溯,形成獨特的中草藥種植管理模式。
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由“5+4+3”組成。“5”是操作層面的“五統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統一品種、統一生產資料、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回購及加工。“4”是作為根基的四個創新,包括科技創新、流程創新、組織創新與機制創新。“3”包括標準體系、質量監控體系與生產運作體系三大體系的協同增效。
經過多年的推廣實踐,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