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存在兩大難點。第一,農產品價格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年輕一代不愿意種地,面臨“有地無人種”的尷尬局面;第二,國外農產品價格優勢明顯,逐步占領國內市場。
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如何讓種地變得簡單又有利潤,成為國家、各級政府以及從事農業相關人員密切關注的問題。7月3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的“河南駐馬店市農業機械合作社聯合社的積極探索”,對解決中國農業的難題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農田保姆,不僅僅指耕種隊。駐馬店市農業機械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聯合社”)社長王江濤介紹,聯合社組織了耕種、耕整、飛防植保、收獲等不同類型的服務隊,分工明確,為農戶提供從播種到收割的全流程服務,被農民朋友形象地稱為“農田保姆”。
探索農機惠農新模式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19日發布。《意見》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
王江濤介紹了聯合社首推的“農田保姆”模式,作業地塊由聯合社統一調度安排,大大的減少了農戶的勞動力,使用的機具比較先進,使農戶達到省時省錢即省力的效果。同時要搶抓寶貴農時,組織好農機跨區機收機種,加強農機作業價格管控。他介紹,在“農田保姆”的新模式下,農戶只需要提供土地、種子、化肥、農藥,就能“坐享其成”,聯合社對不同農作物都制定了種植技術標準,隨時按標準抽查。
聯合社服務“三農”耕種防收作業服務隊,主要包括:耕整作業服務隊、種植作業服務隊、飛防植保作業服務隊、收割收獲作業服務隊,為提升駐馬店市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和助力現代農業發展,認真貫徹落實2019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用于購買各種農機具。現有各類農用拖拉機、輔助保障售后車、作物收獲機等各類配套設備300余套。為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耕種防收作業服務隊成立后,邀請市推廣站及農科院相關人士進行技術培訓指導。
耕種作業服務隊隊長劉國營說:“之前在外面開了有15年的貨車,一個月4000多元的工資,還有做其他雜活,一年大概就掙個5、6萬元錢,去年10月份買了車加入了河南農吉耕種防收作業服務隊,一季子就能掙到13萬元錢;到時候自己也想再培訓幾個農機手,準備再弄一個作業服務隊,跟著聯合社掙大錢!”
飛防植保作業服務隊在這邊僅僅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把種地大戶張恩長的3000多畝地給全部打上了一噴三防的藥物。同時又培養出了一位新機手:張文是在去年看到聯合社的飛防植保作業服務隊來了之后,便對這個新興事物感了興趣,于今年3月,張文購買了一架無人植保機想要加入服務隊。
據了解,駐馬店市農業機械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一年來,招募500多名農田保姆、50多名農機保姆。近兩年來,駐馬店全市260多家合作社,解決近1萬人的就業問題。
駐馬店市的農田保姆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還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這些應運而生的新職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聯合社的農田保姆規模已達500多人,僅去年駐馬店農業機械聯合社就吸納像吳軍防這樣的農民工300多人返鄉就業,今年還有400多人的用人缺口。
解決倒伏小麥的收割難題
6月,河南省開封市杞縣,麥田喜獲豐收。收割隊機手王勇正在緊張地搶收小麥。王勇并不是杞縣當地人,他也是來自駐馬店的“農田保姆”。
6月5日,河南省杞縣突降暴雨冰雹,伴隨著強勁的大風,剛剛成熟的麥子幾乎全部倒伏,倒伏會導致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明顯降低,收獲困難。西王莊村缺少收割機,整個村只有一臺收割機。
6月6日夜間,西王莊村找到駐馬店農業機械合作社聯合社。農忙時節,分秒必爭,來自駐馬店的農田保姆收割隊機手王勇和父親、同事連夜出發,于6月7日一早趕到西王莊村,立即展開收割作業。倒伏的小麥難以收割,王勇在這里每收一畝地,可以賺100元錢。這比收正常的小麥能多賺一倍。
正值雙搶農忙時節,王勇分秒必爭,現在年收入能達到15萬元。經過兩天時間,他們收完西王莊村的麥子,又接到了省內鶴壁市的訂單,要連夜開車奔赴鶴壁。王勇說,“收完這邊的我們就要趕到鶴壁去了,那邊還有很多小麥沒有收割。”
聯合社將這些訂單之間無縫銜接,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王勇介紹了他們全年的跨區作業時間,從4月開始到四川收割小麥,5月趕到湖北湖南收割油菜,到6月回到河南開始大面積的收割小麥,然后就一路向北收割,一直到河北。到7月,他們從河北一路往南,趕到廣東廣西收割早稻,8月他們又趕到四川,開始收割水稻,9月王勇一行從四川返回湖北收割水稻,10月去東北三省,11月他們又趕到廣東廣西收割晚稻,收割完之后就基本上結束了。

聯合社為“農田保姆”保駕護航
姚喜林是駐馬店市農業機械合作社聯合社的農業經紀人,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大量農田保姆尋找足夠的訂單。
2012年,姚喜林就開始合伙經營農資生意,當時他每年能分到30多萬元利潤。但是最近幾年,農資店的生意卻每況愈下。生意不好做,姚喜林也嘗試過多種新業務,但都未取得成效。2018年,聯合社找到姚喜林,勸說他當農業經紀人。沒有過多的考慮,姚喜林就信心滿滿地加入了聯合社。
最近兩個月,姚喜林頻頻簽下合同,已經賺了15萬元,這比農資店的利潤高多了。收割倒伏小麥的王勇農田保姆收割隊,就是聯合社的農業經紀人派出的訂單,開始了一年緊羅密布的戶外作業。
除了“農田保姆”訂單的合理配置,伴隨著農機維修難、維修慢的問題的出現,駐馬店的農田保姆隊伍中,每20臺播種機或收割機就配有一臺服務車,被農機手們親切地稱為“農機保姆”,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外地作業,保證服務車隨時準備提供保姆式服務。
6月11日,機手陳心儀對農機保姆的售后工作很滿意:之前也想要跨區作業,但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小問題自己可以解決,大問題了就要去農機維修店,人家忙了自己就要等一天,這一天就黨務了很多農活,有了農機服務車,自己可以放心大膽的進行跨區作業,使得跨區作業有了保障。

據了解,2019年,“農田保姆”們首次為汝南、確山、西平、正陽等縣提供農機作業服務,耕種面積達30000余畝。通過農業機械化服務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季節性勞動力缺乏的問題,有效提升農作物的標準化種植水平,降低生產成本,為推動更大規模的農作物種植提供保障。
眼下,聯合社需要大量的農田保姆訂單,開拓市場的任務十分繁重,而經紀人隊伍卻人數有限。姚喜林每天都十分忙碌,與家人聚少離多。他認準了這是個朝陽產業,并迫切地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經紀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