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東西泛濫,“假”現象流行,不能只歸咎于制假者,購假者也在推波助瀾,當然還有寄生在買賣交易中的寄生者。他們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已經形成了一個買賣雙方甚至包括有些政府部門在內的相互認同的市場體制。要打破這種體制,只能依靠創新,即從各層面進行更深化的改革。
存在即真理!“假”現象流行早已形成體制化,而體制本身是最難以打破的。正如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的那句經典臺詞所描述:“起初,你很討厭它,然后你開始逐漸地習慣它;在有足夠的時間后,你開始依賴他,最終融入他。這就是體制化”。
筆者所在的公司附近是占地上千平米的古玩城,不遠處還有北京潘家園古玩一條街。那里雖趕不上前些年的繁華,但也常有消費者出入,只是鮮有真正購買者。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這里的古玩95%以上都是假貨。原來,古玩愛好者還抱著僥幸心理,“沒準能撿個漏呢”。
現如今,這樣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撿漏比買彩票中獎的概率還低”。
近幾年,隨著消費者對古玩熱情的逐步減退,另有一類本不值錢的東西卻變得異常流行。最讓人不可理解的就是泰山石、核桃等“天然”物品,被冠以“價值”后,成為人們爭先搶購的對象。
無論是購買者還是販售者,對此都是振振有詞,一副“得道”專家模樣。去過西藏旅游的人,應該都知道西藏三寶之一的天珠,回來時總會帶上幾個。科學和迷信的結合,讓很多游客舍得花這份兒錢。其實,這些東西只要稍有接觸之后,就會知道都是炒作,并沒有多少真正的價值。
很多人認為,泰山石、核桃、天珠等物品,與人們日常生活并不密切,它們的火爆只是一時的,并不能代表社會的主流消費觀。其實,并非如此。就以日常消費品中的酒類和服裝為例,茅臺酒廠每年的產能是有數的,但市面上能買到的茅臺酒的數量卻是這個產能的數倍以上。運動服裝品牌中,阿迪達斯、耐克最受歡迎。于是,其仿冒品最多,隨處可見其銷售攤位、店面。隨口問幾個穿該品牌服裝者,回答大多都是:“應該是真的吧,在專賣店買的”。而服裝銷售中,最流行的還不是銷售仿品或假貨,而是胡亂制訂銷售價格的把戲:“什么原價多少,現價多少”等。最近,在一個著名商場門口看到這樣的促銷一幕,一件普普通通的襯衣原價一千多,打兩折后兩百多。不禁問了導購人員一句,這是什么品牌?導購人員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個非中文單詞,讓我無言以對。實際上,最近京東和蘇寧聯手上演的電器產品的低價鬧劇,其實也不就是這種把戲嘛!
“假”現象不僅已經與人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也深刻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房市,一平米的房子真的要花上幾萬元嗎?與此同時,連最核心的房屋質量都不能保證是真的。股市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但“上市企業只為圈錢”的目的已經人盡皆知。
不僅要騙老百姓的錢,而且要老百姓被騙得心甘情愿,堪稱人類發展史上最“偉大”的騙術發明。
對于體制化,中國歷來的做法是“不破不立”。其實,“破”更主要的還是在于創新。破壞舊的體制后,如果沒有新的體制接管,那么舊的體制仍會重新建立。因為,體制具有很強的復原能力。可以把體制看作是魔鬼,它是殺不死的,只有新生兒出現即創新成功后,魔鬼才會悄然離去。
說到體制創新,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人物——史蒂夫·喬布斯。喬幫主一手創立的蘋果帝國,不僅只是對傳統手機這個產品本身的創新,最主要的是對手機制造行業整個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創新,這是一種體制創新。目前,中國需要的,就是這種創新。
需要提醒的是,創新是基于對體制的足夠了解。如果沒有細致的了解,你沒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