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三分鐘讀懂中國式買房》的視頻躥紅網絡。視頻以輕快詼諧的方式解讀了什么是“中國式買房”。其中,視頻開篇的一段“中國人30塊錢買菜覺得貴,30萬交房子首付覺得便宜”的臺詞簡單明確的說明了現階段國人的購房心理。
“中國式買房”不是從昨天才開始,也不會在明天就結束。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每一個人都將親歷于此。
任何人都需要住房,但是否這些有房者購買到的真的是適合他們的房呢?這或許才是我們應該思考“中國式買房”的關鍵——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中國式買房”方式?
第一,面子。在眾多締造“中國式買房”中,面子絕對算得上首當其沖。中國人好面子,方方面面都要看個面子。這買房自然也是如此。買房后,我們可以關起門來每天只吃10元的快餐,可以冬天少買一件大衣,可以下班后少換乘一趟公交跑著回家。不為別的,就為省下錢來還房貸。怎么折騰自己那都是后話,反正房子買了,面子就有了。
第二,感情。“中國式買房”中還有一項是感情。感情好不好,房子說了算。無房不嫁、“丈母娘”婚姻,皆是將“中國式買房”的感情因素發(fā)揮到淋漓盡致。雖然世界人民都會將房子和感情聯系在一起。但人家是通過兩人不斷的打拼和共同努力最終購房。
中國不是,中國現階段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是在沒有任何打拼的基礎條件下擁有了房子,如何有的呢?其中一部分還是感情所致,全家人合起來湊首付、湊房款,這何嘗不是“中國式買房”中感情的最好體現呢。
第三,投資。這年頭什么最保值?股票?黃金?期貨?難道還是感情不成?都不是,這年頭最保值的就是中國的房產。股市可以跌停,金市可以萎靡。可唯獨這房子只漲不跌。中國人有種永不言敗的精神。現在,中國的房產也繼承了這份精神,永不言跌。于是,手頭寬裕的一群人自然將余錢投入到最安全的地方。他們也自此成為“中國式買房”群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