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關于企業績效問題的文獻綜述
2023-01-17 點擊:次
摘要:近年來,數字化經濟飛速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當前,我國已經有大概25%的企業展開了數字化轉型,那么什么是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的動因是什么?數字化轉型下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如何?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其績效的影響又怎樣呢?國內外學者對于以上這些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論文主要從數字化轉型的內涵、動因、路徑,以及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等幾個方面進行文獻綜述,希望能給相關研究者們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動因;績效評價;影響
一、引言
隨著5G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這些關鍵技術也逐漸融入到企業發展的內增力當中,全球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共識。數字化轉型在給一些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絕大多數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根據埃森哲發布的《2021年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研究》報告,截至2021年底,轉型程度顯著的領軍企業的占比由2018年的7%,迅速增長到16%,同時這些企業的管理、技術及創新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實現了質的飛躍,利潤也伴隨著正向穩步增長,但大部分企業在轉型過程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出現轉型不成功、轉型后績效增長不明顯的結果。所以,企業如何實現數字化平穩轉型仍然需要長期曲折的探索。
二、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Negroponte N在1995年的時候就率先提出了“數字化轉型”這個概念,他認為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地把信息轉變為數據,然后再利用數學模型把它們轉換成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而是要把數字化滲透到企業的各個方面,包括企業生產資料、商業活動、生產關系等當中;Karagiannaki A也認為,數字化轉型是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企業生產。
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數字化轉型變革是數字科技與企業戰略的深度融合,通過學習、融通、創新與協作等機制,讓企業在逆境中尋求到存活的途徑,打破原有的生產要素,構筑新的生產函數,助推企業實現技術創新、業務流程簡化、產品或者服務升級,以及商業模式轉型等。
企業要順利進行數字化的轉型,就必須變革其組織結構。需要企業運用新興的數字技術,將企業運營、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數據進行鏈接并且進行數字化的展現。再通過設定的算法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處理,從而得到有效的反饋信息,來以此增加企業價值。這就需要企業具備技術、戰略、能力、文化于一體的組織架構來改善其實體結構,觸發實體屬性的重大變化,從而提升企業內部運營效率和組織績效。
三、數字化轉型的動因
當前,傳統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然而,因為企業類型、行業、規模等不同造成其發展程度不同,并且其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動因也并不相同。歸納起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動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轉型促發展。21世紀是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以及數據資源化是這個時代的新面貌,眾多企業紛紛順應時代發展,投身數字化轉型,改變原有生產、管理和銷售等方面的模式,實現企業的全面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
2.提高融合發展競爭力。有效資源的短缺和環境壓力的增加、企業人力成本的日益上升及行業競爭力度的加劇,讓眾多企業無法適應飛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傳統企業唯有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數字技術投入,提高營運能力,才能真正打造企業的融合發展競爭力,在快速前進的數字化浪潮中占據一席之地。
3.打造創新驅動模式。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與其他領域學科的交叉融合,成為新一輪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創新的突破點。實體企業可以通過加大智能化成果轉化與應用的力度,投入大數據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完善智能平臺開發與建設等活動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使得數據資源占據主導地位,逐漸替代傳統低價值貢獻要素,成為推動企業經濟績效快速增長的強大驅動力。
4.降低運營成本。數據化轉型使得各個行業的成本與收入都帶來了巨大的對比變化,其中為制造業、物流服務業、電商帶來的影響尤為明顯。數字化轉型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企業運營中的采購、生產、銷售、管理等環節,通過構建一站式的資源數據共享中心,整體流程可以實時監管,結果也可以追溯,從而節省在管理中產生的冗余成本。生產環節的柔性化與智能化、銷售環節對于客戶更好的篩選,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5.獲得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體系中,企業生存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經濟效益,而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利用數字化轉型實現經濟利益增長成為企業的選擇。在埃森哲《強韌·創新·突破:2020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中,零售與物流行業的數字化投資意愿位居前列。面對疫情考驗,物流與零售行業依托數字化能力雙雙實現自我重塑,2021年上半年商品零售19萬億元,同比增長20.6%;全國社會物流總額超150.9萬億元,同比增長15.7%,成功將數字化優勢轉化為財務優勢。
四、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企業績效評價體系
績效評價體系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當前,績效評價體系還存在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忽視無形資產、績效評價體系權重設置不合理、績效評價體系靈活性較低等問題。所以在我國經濟發展全面進入數字化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在數字化技術的引領下,需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面推進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改革建設,優化企業績效管理。
基于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全方位、全過程進行評價,需要遵循客觀公正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在構建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時需要從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出發,從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層面進行考慮。例如,在發展能力方面,可以考慮更加注重研發的投入、創新的產出和大數據能力指標的構建。研發的投入需要考慮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成本的投入;創新的產出不僅考慮創新產品創造的收入或節約的成本等效率指標,還要融入新產品貢獻率、更新產品率或科技轉換率等效果指標;大數據能力指標建議考慮大數據平臺投入成本、大數據人才工資率、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提高的銷售量(額)增加率等。環境治理績效方面,可以從節能減排完成率或廢棄物處置率等考核指標。國家或社會層面,可以考慮稅收貢獻率、社會捐助率、每年就業崗位增加率等考核指標。
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結合自身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是系統平臺的新建設,還是服務體系的更新升級?是新技術的開發,還是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先對指標進行賦值,然后再根據不同指標的重要程度賦值進行權重的設定,從而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考核和評價。
五、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通過對已有相關文獻的整理與梳理發現,關于數字化轉型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不是很多,并且結論不一。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數字化轉型能夠提高企業績效
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能夠提高企業績效。他們主要從企業數字化轉型會提升運營績效、經濟績效和組織績效三個方面進行論證。
第一,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將上中下游制造商、代理商、供應商等聯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供應鏈的運行效率,冗長的鏈狀供應體系被升級為緊密的網狀供應體系,實現了供應鏈的多個步驟同時運行的壯觀局面。不僅提高了物流的可靠性,同時也便于及時與客戶溝通交流,進而提高整體的運營效率。樓潤平等(2021)以2014~2019年121家實施數字化轉型的滬深兩市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運用固定效應模型探討了企業數字化軟件、硬件投資和數字化投資總額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得出了制造企業實施數字化有利于提高運營績效、促進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優勢的結論。
第二,數字化轉型可有效提升企業的流通、生產、管理效率,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時驅動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模式創新。趙婷婷(2020)以數字化轉型通過吸收能力這個中介變量促進企業創新為基本假設,基于世界銀行中國企業調查數據,利用二值選擇模型和Tobit模型進行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顯著提高了制造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而提升經濟績效;何帆(2019)采用工具變量法與滯后期回歸法的方法進行實證檢驗發現,數字化變革顯著提升了實體企業經濟績效。
第三,數字化轉型使企業的商業組織模式發生了變革,以生產商為中心的商業組織模式逐漸被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組織模式替代,消費者直接參與企業生產過程,與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大幅度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庫存管理的效率,實現精準的存貨控制,提高流動資產的利用,優化了企業的資源配置,實現了實物流、信息流、數據流的聯通。同時,隨著新技術產品的涌現,產品的銷售渠道拓寬,例如產品可以借助電商平臺和網絡公眾號進行展賣,利用第三方平臺吸引消費者購買,企業的組織績效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2.數字化轉型降低企業績效
然而,并非所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均能推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對轉型環境和自身稟賦認識不清而強行進行數字化轉型,則會適得其反。組織柔性和敏捷能力與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架構先進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匹配時滯,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收益會被其衍生的管理成本抵減,使數字科技驅動效益有限;且數字化轉型變革具有典型的長期性及不確定性等特點,也讓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隱性成本高。
3.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影響不顯著的
雖然眾多學者都認為數字化轉型或多或少會對企業績效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也有學者認為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并不顯著。
戚聿東(2020)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對企業數字化程度和商業模式創新指標進行量化,結果發現數字化通過管理活動和銷售活動兩條路徑影響企業績效,這兩條路徑的影響相互抵消,導致數字化程度對績效的總影響不顯著。
郭馨梅與沈冉(2020)的研究則表明由于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企業前期投入多,技術進步帶來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對績效的作用效果并不顯著。
綜上所述,研究結論大相徑庭可能是數字化轉型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具有行業、地域和產權的異質性導致。行業層面,數字技術基礎較好的行業,例如高科技企業,能更好地把握數字化轉型的機遇進而提高企業績效;數字技術基礎薄弱的行業,例如零售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負擔,被動地接受數字化轉型反而降低企業績效;地域層面,東部地區經濟發達,企業數字化轉型技術條件更為有利會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西部地區經濟薄弱,企業數字化轉型沒有相應的技術條件支持會阻礙企業績效的提升;產權方面,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會帶有更多的政策導向性而對企業實際考慮不足,表現出企業績效下滑,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則帶有更多的逐利目標適度數字化,表現出企業績效上升。
六、總結
由于企業數字化轉型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在預期結果上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所以亟需學者們對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其績效關系的相關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升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條件、演化邏輯、驅動機制和策略性路徑的理性認識,明晰其內在發展規律,有效地指導企業成功進行數字化轉型,進而全面提升企業績效。
參考文獻:
[1]埃森哲.2021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報告,https://www.sohu.com/a/494720319_121124362.
[2]Negroponte N.Being Digital[M].New York:Alfred Knopf,1995.68-71.
[3]Karagiannaki A,Vergados G,Fouskas K.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Insights from an Open Innovation Initiative in Fintech in Greece.2017.
[4]張國勝,杜鵬飛.數字化轉型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增量還是提質?[J].經濟管理,2022,(6):82-96.
[5]Hanelt A.,Bohnsack R.,Marz D.,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Insights and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J].Jour 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20,58(5):1159-1197.
[6]Vial G.Understand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9,28(2):118-144.
[7]陶林,李巖.企業數字化轉型動因分析及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04):124-125.DOI:10.13665/j.cnki.hzjjykj.2022.04.050.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