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全面規制預付式消費中經營者義務與責任
2024-04-09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簡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對預付式消費的新規定
文/蘇號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
預付式消費是指消費者預先向經營者支付一定金額的款項,經營者在消費者預付金額范圍內,按照合同約定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消費模式。
在預付式消費中,消費者通過一次性預先付費,換取經營者較大幅度的減價讓利或享受折扣優惠,可以降低消費支出;經營者可以快速回籠資金,滿足其資金周轉、穩定客源、增強競爭力、增加市場份額等商業目的。另外,預付式消費還可以提高交易效率,使經營者和消費者省去了多次結算付款的麻煩。因此,如果經營者嚴守法律規定與合同約定,預付式消費絕對是讓經營者與消費者“雙贏”的消費模式。
但現實情況卻經常曝出收取消費者預付款的經營者降低商品或服務品質、拒絕提供服務,甚至卷款跑路、拒不退款等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情形,大幅度降低了預付式消費的吸引力。導致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無外乎如下兩點:一是經營者貪圖眼前利益,缺乏商業誠信精神,置消費者利益于不顧,以不正當手段欺騙消費者,違法違規經營,甚至利用預付式消費實施詐騙、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二是立法不夠完善,監管不夠嚴厲,放縱了經營者的違法行為,消費者合法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而經營者因違法成本低而有恃無恐,繼續利用預付式消費騙取消費者錢財。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第53條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并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這是我國在法律層面對預付式消費的唯一規定,不僅條文內容較為原則、抽象,操作性差,而且沒有規定罰則,使得經營者的違法行為非常容易逃脫行政監管。雖然各地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規章以規范預付式消費,但終究是法律效力有限,無法形成有效威懾,預付式消費中的違法行為仍大行其道。
為了更為全面、具體地規制預付式消費,為主管機關處罰經營者的違法行為提供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22條及第50條第2款作出了針對性規定,現分析、總結如下:
(一)采取預付式消費模式的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訂立書面合同。目前,絕大多數采取預付式消費模式的經營者都未與消費者訂立書面合同,這就導致消費糾紛發生時,消費者因沒有合同依據而難以維權。針對此種情形,《條例》第22條規定,經營者以收取預付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與消費者訂立書面合同,約定商品或者服務的具體內容、價款或者費用、預付款退還方式、違約責任等事項。在此特別提醒消費者,如果經營者拒絕簽訂書面合同,消費者一定不要接受經營者的預付式消費,向經營者支付預付款。
(二)采取預付式消費模式的經營者應當依法、依約全面履行合同義務。預付式消費的特點是消費者先付費,經營者后提供服務。有些不良經營者濫用其有利地位,在收取消費者費用后就降低服務標準、加收款項甚至以各種借口拒絕提供服務。針對此種情形,《條例》第22條規定,經營者收取預付款后,應當按照與消費者的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務質量,不得任意加價。經營者未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還預付款。
(三)采取預付式消費模式的經營者出現重大變故時,應當停止收取預付款或告知消費者。目前預付式消費存在的一類典型糾紛是,經營者越是臨近關門停業、破產還債或者遷移服務場所時,越是發力地向消費者兜售預付式消費,目的就是騙取消費者錢財,眾多消費者因此而欲哭無淚、損失嚴重。針對此種情形,《條例》第22條規定,經營者出現重大經營風險,有可能影響經營者按照合同約定或者交易習慣正常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停止收取預付款。經營者決定停業或者遷移服務場所的,應當提前告知消費者,并履行本條例第21條規定的義務(第21條規定,經營者決定停業或者遷移服務場所的,應當提前30日在其經營場所、網站、網店首頁等的醒目位置公告經營者的有效聯系方式等信息)。消費者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有權要求經營者繼續履行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義務,或者要求退還未消費的預付款余額。
(四)采取預付式消費模式的經營者以違法手段損害消費者權益時,主管部門應對其采取各種行政處罰措施。如前所述,《消法》未對經營者在預付式消費中的違法行為規定相應的行政處罰措施,導致違法經營者沒有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為了彌補《消法》存在的缺陷,強化對經營者違法行為的行政監管,《條例》第50條第2款規定,經營者在預付式消費中存在違法行為損害消費者權益時,由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在此要提醒那些仍然企圖利用預付式消費損害消費者權益的經營者,現在到了懸崖勒馬的時候了,否則必將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