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裝修過房子,應該聽過這樣的話:
“裝修房子,交給我們就可以了,價格絕對便宜。”
“質量,你絕對放心。”
“這是國際環保大品牌。”
“環保,絕對環保。”
……
然后你就掉進各種套路里, 翻來覆去的心塞。 這是一個無解的魔咒, 除非, 高人指點,認清各種套路!
具業內知情人透露,“低價介入,然后中途加價。”是很多裝飾公司的常用計量,其實這樣的方式不光是裝修公司還盛行在旅游團中;先用相當誘人的價格與業主簽訂合同,俗稱“釣單”;然后在施工到一半的時候開始給業主不同的提出要求提高裝修成本。
這個時候業主就會出現騎虎難下的窘迫場面,中途停工肯定是不可能的,補款自己又覺得不劃算,如果不補款施工隊就不開工。如果施工隊真的跟業主較上勁,那就是光腳不怕穿鞋的,最后還是業主買單。本來裝修是開心的事,何來這一出呢,一般情況是業主選擇“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請了解以下各種套路
產品待定或者型號不明
在簽訂合同之前,裝修公司會信誓旦旦的告訴你:他家裝修全部使用的是大品牌,但是許多業主不知道,同樣的一個品牌有高端線和基礎線之分,選擇便宜的品牌產品一樣裝修,有的材料報價很低,但是這個價格根本買不到合適的主材,后期就會演變成增項陷阱。
隱蔽工程貓膩多
有些裝修公司確實如合同一樣,主材全部是采用的品牌建材,但是一些隱蔽工程就不一樣了,如水電改造,櫥柜安裝等,劣質五金件,不知名的電路管線被用在這些工程里面,這類隱蔽的工程消費者往往不了解,但是同時又對日后的居住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樣的房子裝好之后,乍一看質量不錯,但是禁不起時間的檢驗。
單項價格低于成本價
有的公司抓住一些客戶對價格過于“細心”的特點,某一項材料或人工報價,故意明顯低于市場價、甚至成本價。比如一個諾大的超市,某一天的雞蛋價格明顯低于進貨價,抓住客戶占便宜的心態,進而套住客戶。
強立名目設增項
有些裝修公司的報價很低,為了盈利,只好在輔材上下功夫,許多裝修公司的合同內不含小五金件,人工費也高出市場價一大截,安裝費,運輸費這些都不包含在套餐內,還有一些公司故意將一些非做不可但是又不起眼的工程排除在套餐外,惡意增項,而這些費用看起來可能不起眼,但是加起來確十分可觀。
裝飾公司故意漏項
漏項是裝修公司常見的套路之一,因為業主對整個裝修項目不能都了解,所以裝修公司就欺騙業主知識的空白,在報價單中會故意少報幾項,這樣在報價中整體的裝修價格就會降下來,達到快速簽單的目的。這樣看似價格很低,但是后期裝修過程中問題會很多,業主也不得不為裝修公司這些故意漏項而重新掏錢。所以業主在裝修中看報價的時候一定要看仔細,很多時候裝修公司的報價單是不給帶走的,不過你可以提出只帶走裝修所用的主材,價格不帶走,像這種合理要求公司還是會答應的,比如我們公司就會答應。
材料與施工工藝報價項目不獨立
比如一些工藝材料,故意混在一起說或故意不詳細說明,這都是為再增項或變更增項打下“埋伏”。
比如貼磚100元/平方米,客戶認為是全包,而最后人工要加錢,水泥沙子加加錢,搬運也要加錢。都是坑!
套路四:推出超大展廳和大量示范房,忽悠客戶
客戶往往誤以為這樣的公司有實力,有品牌,其實不然。因為展廳里所有材料都是供應商上樣的,與裝修公司沒有一毛錢關系。所謂的示范房,也只是一個樣子罷了,與你家實際竣工效果也沒有一毛錢關系,如果按示范房來裝,你家沒有幾十萬是下不來的;一般工薪階層,誰會幾十萬去裝修啊。反而是這些展廳的租金、示范房的成本,統統要客戶來買單,你家的裝修價格自然低不了……
首先,業主在挑選家裝公司前要先做做功課,起碼了解一下市場行情、裝修流程與項目、各家裝公司的口碑,以及材料的大致價格,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了解之后就是比較,比較價格很重要,但不能單看總價,還應該比單價、比數量、比項目、比材料、比工藝……越細越好,不然工程開始就會有大量的增項等著你。
如果是含水電的工程,價格有一定的浮動是正常現象,正規家裝公司會提供“水電預打尺”服務,為的是讓預算更準確,這類公司的合同上會明確標出“浮動范圍”,如上下浮動10%或15%,如果您的家裝合同上沒有標注清楚,一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