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游學食宿簡陋課程粗糙 游學合同藏貓膩
——財經頻道《第一時間》欄目獨家供稿
花費10萬去游學 食宿簡陋課程粗糙
每年暑期,各類教育培訓機構會借機推出很多暑期教育輔導課程,包括各類游學項目。參加這些項目就一定能學到東西嗎?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就真的像它們宣傳的那樣天花亂墜嗎?今年暑假,孫女士帶4歲半的孩子參加了去美國游學的項目,一個月的費用是10萬元,當時對方承諾住在豪華別墅里,每天有專人負責飲食起居,孩子在美國當地幼兒園學習,但是等孫女士抵達時,卻驚呆了。孫女士說,她和孩子只能吃著盒飯,幾個家庭共用一個衛生間,每天排隊洗澡,水龍頭都是壞的,更別說當時承諾房間里能提供鋼琴讓孩子練習。她的孩子是4.5歲就被他們安排在了一個托班 托班都是2.5歲 3歲 還都是穿這尿布的小朋友,所以根本是什么東西都學不到的,然后每天都是唱同一個兒歌,然后畫一個圓可以畫一個小時,其他的小朋友也太小了,什么話都不會說。最終,由于孩子在當地發高燒,要求多次沒有老師來陪同照顧,孫女士只好帶著孩子提前兩周回國,她想退回一部分費用,卻遲遲沒能得到解決。無獨有偶,上海的侯女士去年為5歲的孩子報名參加一個興趣班,花了一萬多元錢,課程共計48次,由于孩子生病只上了20次課就終止,培訓班老師表示理解。但是半年后,侯女士要求把剩余課程退款,遭到了拒絕,并且也不允許繼續上課。
部分游學合同藏貓膩 消費者難察覺
由于其中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之事時有發生,也成為消保委投訴熱點之一。那么,消費者交了錢,為什么服務不能得到保障,也很難要求退費呢?記者發現,其中的問題,就出在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合同,這里面隱藏了不少陷阱。女士為女兒辦理游學的合同,厚厚的一疊合同中,竟然涉及三家單位,合同中甲方為一家伯樂國際(美國)有限公司,最后一頁蓋章處卻是上海凌榮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付款憑證顯示卻是愛幼教育,這些內容孫女士在簽訂合同時并沒有注意。隨后,記者跟隨孫女士來到她交款的美國伯樂國際駐滬機構,在公司墻上的宣傳欄里,除了游學等教育項目外,竟然還開展介紹到美國生孩子的項目。上海市消保委提醒消費者,要關注合同中是否加入“學員報名交費后,不辦理退費手續”或“扣除相關學雜費后退還部分款項”等不平等格式條款,一旦發現有問題,應據理力爭,要求教育培訓機構方予以修改。上海市消保委常務副秘書長陶愛蓮提醒市民,在簽訂合同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詳細的簽訂我這個機構提供的內容,培訓的內容。它的師資,它的課程,它的地點,包括它的收費標準,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發生違約以后違約責任怎么來承擔,這些在合同當中都是要明確的界定好。
夏令營培訓“小公主” 孩子自稱“毀三觀”
其實,在各種培訓班中,除了游學團中的問題,今年夏天,還出現了很多所謂的特色夏令營。這些夏令營的內容五花八門,有減肥的、勵志的、腦力開發的甚至還有到廟里念經的,夏令營的教學內容可以說是全無限制,可是一些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卻說,學習完了,覺得自己的世界觀都崩塌了。這些夏令營到底都學什么呢?《時尚公主夏令營》,為美麗可愛的小公主們提供全方位提升生活品位和領悟生活真諦的學習平臺,這是一個夏令營的廣告詞,用五、六天的時間,真能讓一群最小六歲的小女孩子的生活品味提高嗎?這里倡導的生活真諦又是什么呢?記者以“參觀”的名義深入到夏令營內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群身穿公主裙的小女孩在練習走T臺。時尚公主夏令營,招收最小六歲,最大十二歲的女孩,這些最小還在幼兒園的女孩,在五天的課程里,要學習化妝、著裝技巧,還要學習宮廷禮儀,走T臺,舉行類似選美的活動。在學校里,孩子受到的是崇尚勤儉節約這樣的主流價值觀教育,而在暑假里,讓孩子變身公主,徹底“白富美”一把,對孩子的心理沖擊遠比成人想象的要大。而在網上隨便搜索一下“夏令營亂象”,我們就可以找到將近五十萬個相關信息。媒體也是頻繁地呼吁有關部門重視,這是2008年“ 戰國夏令營亂象何時了?”的報道,這是2009年“辦商業夏令營無需資質審批”的報道,這是2010年“夏令營爭搶生源 市場化運作滋 生亂象”的報道。但令人遺憾的是,盡管媒體反復呼吁,今年的夏令營亂象,仍然在繼續。毫無限制的內容設計,不只是對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沖擊,一些號稱通過念經等手段調整孩子精神狀態的夏令營,在一些情況下甚至會引發或者加重孩子的心理疾病。
培訓機構市場火熱 迅速增長魚龍混雜
讓還在上小學的孩子學化妝,學T臺走秀,不知道給孩子報名的家長,是否知道這些培訓內容,不過就連孩子都能說出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盡毀的感覺,恐怕這樣的夏令營,實在沒什么好處。其實除了游學團、夏令營,近年來,各類培訓市場發展壯大,一些機構一次性收家長3年學費,其中的利潤也引來了巨額資金投入。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3.99萬所,比上年增加了9100所;招生1454.03萬人,比上年增加53萬人。與此同時,培訓行業也是魚龍混雜。一份來自深圳的調查顯示,截至2012年底,深圳市取得資質的培訓機構有1060個,但是市場上正在營業的教育機構超過兩千家,也就是說,大約有一半的教育機構,根本就沒有培訓資質。但是目前,由于教育培訓機構注冊門檻不高,再加上多頭管理職責不清,很容易造成監管漏洞。我們希望對此能盡快出臺有效的管理辦法,也要提醒各位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詳細調查,謹慎選擇,在簽訂合同時仔細查看,千萬不要沖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