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高考分數線的相繼公布,高校錄取工作也即將拉開序幕,江蘇省警方發布近幾年來涉及高考錄取工作的五種詐騙手段,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注意。
據分析,涉及高考詐騙主要集中在兩個階段:一是全國統考前夕,不法分子自稱可以提供試題、答案和傳遞答案的手段等進行詐騙;二是在錄取通知書發放前夕和錄取過程中,自稱有“熟人”關系,花錢可以上好大學、好專業等搞詐騙。從近幾年全國破獲的高考詐騙案件來看,不法分子的主要手段可以歸結為以下五類:
手段1
謊稱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高校招生人員或自己有“特別關系”,明示或者暗示可以幫考生拿到內部指標或計劃外指標,索取指標費。[分析提示]
我國高考實行“陽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將向社會公布,決不可能像招生騙子所說的,只要花錢就能搞到招生指標,所謂的“內部指標”都是騙局。對待此類機構或者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保留證據,并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手段2
每年高考結束之后,一些中介公司或者個人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向家長承諾,自主招生就是學校說了算,只要花錢就可以搞到自主招生的指標。[分析提示]
自主招生首先要在高考前通過學校的組織測試,學校測試合格,還必須參加每年6月份的高考,所以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計劃都是由國家統一下達并向社會公布,未經國家批準或者未向社會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學校無計劃亂招生就無法電子注冊,國家也不予認可。另外,高招錄取一律在國家統一的錄取網絡上進行,任何單位不得游離于正常工作體制之外招生,不得委托中介招生。
手段3
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網絡教育與普通高校招生的區別,蒙騙考生。[分析提示]
碰到這類招生學校時,考生和家長首先要向教育主管部門了解學校的辦學資質、招生資格等,不要輕信廣告和招生簡章。如有條件要實地去參觀、查看學校的硬件設施和周邊環境,從多種途徑了解該校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成果,切不可聽信一家之言而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手段4
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事先打入銀行賬號內。[分析提示]
按照教育部規定,普通高校錄取通知書由招生學校根據省招辦審核備案的錄取名冊發放,并加蓋省招辦錄取專用章;考生拿到通知書后,可登錄省招生考試信息網或到縣市區招辦查詢自己的錄失信息,如查詢的信息與通知書一致(包括錄取學校名稱、專業和層次),就是經由省招辦辦理了正式錄取手續的。
手段5
采取偽造軍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騙考生和家長。騙子通常假冒軍校指導員、軍隊高級干部、軍隊高級機關工作人員等身份,以“內部招生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軍校擴招”為幌子,還有一些不法分子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生招生辦公室”名義,向考生及家長寄發“國防生預錄通知書”,伺機騙取錢財。[分析提示]
軍校招生無內部指標,也不可能計劃外擴招,更不會向考生和家長收取幾萬、十幾萬元的高額費用。國防生招生,由軍隊簽約的地方高校負責,不可能存在“內部招生指標”,也沒有提前“預錄”一說。國防生只招收普通中學高中畢業生,冒名在大、中專學生和委培生中招收國防生的,肯定都是行騙行為。凡在高考前或8月底后組織國防生錄取,以“報名費、中介費、贊助費”為名索要錢財的也必屬詐騙行為。